以防未然筑防线 学践同行护平安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平安社区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力筑牢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创建“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之基。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以下简称:学院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大安全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一、反诈宣传全覆盖,防骗之途不迷路
智识诈骗千般变,反诈之心坚如铁。面对信息洪流中,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学院社区迅速响应,依托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全面覆盖、校内校外多方联动等方式,深入普及反诈骗知识,强化师生的辨识与防范技能,呼吁每位师生成为反诈骗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携手共创无诈校园。
1.入学前:反电诈启蒙教育
学院社区在新生及家长见面会中必定融入“开学反诈第一课”,邀请一线反诈民警结合大学生中常见的诈骗类型、手段及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真实案例,详细讲解刷单诈骗、游戏账号充值诈骗等各类诈骗陷阱,提醒学生和家长重视学习反诈知识,识别诈骗套路,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与能力。
2.入学后:反电诈持续深化教育
学院社区与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签订反电诈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反诈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及系列活动,包括70余场社区活动、50余场主题班会、20余场专家报告及多项反诈知识比赛。此外,学校还鼓励新生们下载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随时随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学院社区还将反电诈知识纳入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播放防骗宣传片、组织防骗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反电诈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学院社区联合校团委连续三年开展了“反电诈”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比赛,全校万余人踊跃参与深受启发,共收到防骗“显眼包”(纸袋)、“照妖镜”(镜子)、“扇”除诈骗(扇子)等700余件文创作品,切实增强学生和老师的防诈“免疫力”。
3.毕业前:反电诈强化教育
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前夕,学院社区通过举办毕业前反电诈专题讲座、发放防骗手册、开展模拟诈骗场景演练等活动,提醒毕业生在求职、租房、交友等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这些措施,学院确保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也能具备足够的防骗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保驾护航。
二、火源隐患需警惕,消防安全重如山
鉴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院社区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活动。活动通过面对面宣讲、点对点授课、手把手培训等形式,实现了消防安全教育的全覆盖。一起营造“众人齐心注消防,人人行动护安全”的浓厚宣传氛围。
1.“面对面”消防安全宣传
在校园消防安全宣传的新阵地上,“面对面”活动依托学院新媒体平台焕发新生。消防专家走进课堂、宿舍,用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面对面传授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及逃生自救技巧。这种近距离互动,不仅加深了师生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参与消防安全、共建平安校园的热情,为校园消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消防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点对点”消防安全授课
在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中,“点对点”授课模式依托学院社区实现了精准高效。借助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师生消防安全知识的薄弱环节,安排专业消防讲师进行“点对点”授课。运用VR技术,打造全新授课体验。组织师生去消防大队亲身感受由消防员们点对点精准答疑解惑,确保每位师生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消防安全知识。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消防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消防安全学习氛围,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手把手”消防安全培训
师生们先行预习消防安全知识,为实操训练打下坚实基础。活动现场,专业消防员化身导师,一对一指导师生正确使用灭火器、模拟火场逃生等关键技能,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亲身体验、精准掌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更激发了师生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情,共同织就了一张校园消防安全的严密防护网,为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三、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护航学生成长之路
网络如织,安全为基;数据似海,防护为堤。学院社区联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安全社团等开展一系列网络安全活动,让师生们了解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掌握防范技巧,学会在虚拟世界中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
学院社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包括反电信诈骗、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在内的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同时也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学习与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