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山大学:开展“专业导学公开课” 推进学业指导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1-12-14 16:07:27

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学校组建本科一年级学生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本科一年级学生社区相关工作,形成大类统筹、部门协同、分班管理、院系参与的工作体系。为强化本科一年级学生社区建设,推进学业指导进社区,学校整合各学科专业优质资源,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开展“专业导学公开课”,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2021年10月至11月,已成功举办34场。


生命科学学院:畅谈生科史,点燃生科梦

2021年10月11日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设了理工实验班“专业导学公开课”第一讲,主题为“具有中大特色的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次课由生命科学学院刘峰副教授主持,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崔隽教授主讲,700多名2021级理工实验班新生到场聆听。

1.png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导学公开课”现场

崔隽教授首先讲述了生命科学的历史传承。他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回顾了从古希腊生命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到现代科学体系建立时期众多杰出科学家在生物学的“伟大征途”中做出的研究成果,再到近现代生命科学的崭新风貌——融通宏观-微观、交叉多学科的新时代。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有了宏观的了解。

2.png

崔隽教授主讲公开课

随后,崔隽教授展望了生命科学的未来前景,强调了生科人的时代使命。他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命科学(特别是生物安全和生命健康方向)在当前国家发展、科技振兴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指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到了新时代的黄金时期,我们正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

3.png

同学们认真聆听精彩的公开课

紧接着,崔隽教授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自1924年生物系建立以来,筚路蓝缕、名家辈出。发展至今,拥有一流的学科排名,一流的教学体系,一流的研究成果,一流的科研平台。崔隽教授还展望了生命科学学院新大楼建成后的新气象,并结合本科培养方案、“MINE”理念培养范式以及“广学精研,知行并重”的教学体系、导师制的创新培养方案,展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竹园新风”。

4.png

崔隽教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崔隽教授最后揭晓了公开课的“彩蛋”:大学生物Plus系列介绍。这个系列讲座是生命科学学院和生态学院联合打造的大学生物课程的衍生讲座,汇集生命科学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同学们十分期待。

最后,在刘峰老师主持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崔隽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生科院课程内容以及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疑惑,并邀请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同学们来到生命科学学院参观学习。

生命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本次公开课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之门,从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大一代代生科人的研究传统,到当下对于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学院具有中大特色的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理性选择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工融合,未来可期!

2021年10月13日,生医工实验班专业导学公开课第一讲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三教讲学厅开讲。本次课程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1级生医工实验班辅导员宋剑副教授主持,学院院长助理刘杰教授以“生物医学工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为新生讲授课程,学院党委陈华桂书记、生医工实验班三百多名学生参加。

5.jpg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刘杰教授讲课

立大志、做大事,大湾区、大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生物医疗产业背景,及中山大学深厚的理工医多学科底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坚持五育并举,在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方面入主流、立潮头,吸引、鼓励学生积极服务湾区建设、投身民族复兴伟业。课程开始前,播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生宣传片暖场,以生动的画面介绍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有关情况。

刘杰教授希望同学们通过专业导学公开课,增加对生医工实验班的认识及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了解,增强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及学习兴趣。刘杰教授从自己21年前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缘讲起,分享了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系统深入地向同学们解释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义、内涵,及“背靠工科、面向医科、医工融合”的发展特色。

紧接着,刘杰教授以新冠疫情的监测手段为例,向同学们解释了生物医学诊断技术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应用。今年初,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分子影像中心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课题组,利用独特的往复流动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提高了传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新冠病毒患者体内血清特异病毒蛋白抗体的监测缩短了时间。

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刘杰教授以民族企业迈瑞、天智航等公司的诊断、监护、手术机器人等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中国在这一生医工重点领域的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并分享了我国近年来在高端医疗装备方面取得的喜人成就。刘杰教授向同学们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切实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地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对于同学们关心的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刘杰教授也从专业和学科发展沿革、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色等角度,一一介绍,在场同学认真聆听,不断记下笔记。最后,刘杰教授寄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明天属于2021级生医工实验班的同学们,希望同学们立志投身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热土,努力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未来可期,同学们的未来可期!

课后,刘杰教授与在场同学开展互动问答,耐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解答同学们对专业培养方案、如何与教授联系、参观实验室、就业情况等方面的疑惑,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只争朝夕守初心,不负韶华担使命,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与出路

2021年10月20日外国语学院院长许德金教授为学院2021级全体本科新生讲授题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与出路”的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课在外国语学院101讲学厅进行,由院长助理肖明文副教授主持。

6.png

许德金院长讲授公开课

许德金院长首先强调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他从职业规划的概念、必要性、超前性等方面入手,向本科新生详细介绍了作为外语学子,个人职业规划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意义,指导新生更好地理解外语专业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出路。许德金院长还引用了《礼记》中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及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活如作品,谁有人生理想和实现的规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就会写得精彩与引人注目”,鼓励引导同学们凡事要制定详细的目标与计划,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每日规划,唯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

许德金院长指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涉及五个“新”:新时代、新文科、新外语、新技术、新理念。他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建设“新文科”的核心要义和具体内涵,以及新文科之“新”的具体体现,还通过比较西方以“分科而治”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制度和当代新文科教育,突出了新时代下新文科以“科际融合”为特点的教育理念。他鼓励在座的新生尽可能地广泛涉猎、积极参与其他专业的课程学习,以外国语言专业的学习为优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职业方向和机会。

许德金院长指出,新外语之“新”也在于专业的融合和复合,这既包括外语专业之间的复合融合,也包括外语专业与其他文科专业甚或是理工科专业之间的融合(比如人工智能)。他勉励同学们要成为复合型的外语英才。

许德金院长同时也解释了新技术带给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提醒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外语不仅仅是语言或工具,其背后是深厚的文化传统,只有了解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才能真正将自身打造成为高素质的外语专业人才。

7.png

2021级本科新生聆听公开课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法、路径和出路问题,许德金院长向新生们讲述了外语专业发展的历程与使命,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融合的新趋势,启发新生们在本科期间要认真学好外语专业课,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要敢于突破本专业的知识藩篱,深入思考外语专业如何跨学科,以及怎样跨学科等问题,鼓励在座的学子们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各种宝贵学习资源,锤炼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并发挥外语专业的优势。

最后,许德金院长勉励全体新生要深刻认识外语专业的人文性、工具性和跨学科的特性,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借助外语专业这驾“马车”,脚踏实地同时怀揣梦想,勇敢地奔向诗和远方。


岭南学院:理性与情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11月9日晚,岭南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为2021级经管实验班开设首场专业导学公开课。岭南学院副院长才国伟教授以“理性与情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为主题进行授课。中山大学副校长、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院长助理刘彦初副教授,本科项目主任李兵副教授,本科教务管理人员和900余名经管实验班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公开课。公开课由岭南学院党委书记黄毅博士主持。

才国伟教授从身边的小故事、历史典故来讲述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经济”的历史解释是“经邦济世”,特点是理性、科学、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经济学的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福祉。

8.jpg

▲才国伟教授主讲专业导学公开课

才国伟教授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学科分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发展经济学,继而推展到中国,思考中国的地区差异;用历史故事解释制度经济学,制度在前,经济发展在后,制度具有延续性,继而导致后来的经济差异。其后又介绍了金融学,投资产生了保险、资产定价、股票市场、期货期权;股票市场激励创业、创新;在机制设计层面,永远不要忽视价格机制的作用。接着他讲起了国际经济学,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站在世界的舞台角逐。这也告诉同学们,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天地,更要站在更宽广的角度,融贯中西,全面、多维地学习、理解经济问题。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困境,继而有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调控经济的手段。才教授用现实的故事讲解了公共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收入分配。公共经济学研究如何提供公共物品;法律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法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关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收入分配需要兼顾社会的公平和效率。这些小故事让同学们清楚地认知到经济学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为社会的各个层面解决问题,为各行各业做出贡献。

才教授提到岭南学院的每一届学子都会参加社会实践,去广东省最贫困的地区开展农村家庭调研,去认识真实的中国农村。才教授说,许多学生的调研报告里面都有一句“我们对他们有责任”,这让才教授很感动,这就是中大学子的家国情怀。最后,他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需要千千万万同时具有理性和情怀的经济学人。

专业导学公开课后,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思考,就如何学习经济学、如何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才国伟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详细解答,他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多读、多看、多想,培养自己沟通、交流的能力;多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学会怎么样做研究;多关注时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逻辑和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理念,要有自己的主见。

李善民院长在总结时谈到,学校安排开设系列专业导学公开课的目的,是向同学们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希望这个导学公开课对大家在未来的专业选择上有帮助。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改革开放、创新、科技发展、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因素,同学们在学习经济学时,要思考经济发展要用怎样的理论去解释,怎样能够提出一些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理论,用这些理论指导未来的实践,“这是我们学经济学、以后为研究经济学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李院长说,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有很多,“我们每天的生活学习都在面临一些经济问题。”所以,他希望同学们先学习课本理论、思考,然后进行社会调研,调研完再思考、再研究。

经管实验班首场专业导学公开课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也沉浸在导学后的思考中。奋斗不止步,花开会有时。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努力成为具有理性与情怀的经济学人;成为社会的栋梁与支柱,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开课结束后,一些同学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心得分享

经管实验班何星语同学:

才国伟教授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和严谨科学的理论向同学们介绍了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分别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不同分支,如法律经济学、金融学等,使同学们对经济学有了基础的了解。与此同时,才教授还重点讲述了经济学人的责任担当——“经邦济世”,并分享了岭南学院的学姐学长们下乡考察的事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善民副校长首先指出了大类招生的创新性和优势,并告诉学生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特长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李副校长语重心长的告诉同学要多读书,多实践,多钻研,在学术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本次专业导学公开课使我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明白了经济学人的素养与担当,树立了“经邦济世”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为我的专业选择和学习指明了方向。

经管实验班李欣航同学:

理性与情怀,实践与思考。经管专业究竟要研究什么,经管学生究竟要有什么素养?在11月9日的专业导学公开课中,专家教授向第一届经管实验班学生做了简明易懂但又意义深刻的回答。打破刻板印象,摆脱利己主义,教授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济学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发展经济学看透不同地域的贫富不均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在哲学和制度上研究因果关系,应用法律经济学时恪守内心的正直与善良,使用机制设计让社会良好有序发展运行。经济学的学习不是在于个人眼前的货币,而是在于有情怀,重实践,勤思考,持理性,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国担当。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作为中山大学第一届经管实验班学生,我们未来发展受到了学校和各个经管学院的重视。他们在给大家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给大家宽口径、厚基础、多机会的教育。我们应珍视这些机遇,夯实基础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术能力,不负韶华,做一个有理性,有情怀、经邦济世的经管人!

经管实验班胡钰晗同学:

岭南学院专业导学课上,李善民副校长和才国伟教授对我们进行了有关经济学专业学习及大学生活规划的分享,我受益匪浅。我对于经济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对未来四年的本科阶段学习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才教授提到,在宏观层面,我们可以思考用怎样的理论去解释中国经济为何如此快速发展,而在微观层面,同学们每天也面临着各类经济问题,例如成本与收益。经济学科的理论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关注时事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与逻辑。李副校长对于同学们的希冀则是,广泛阅读书籍,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哲学等等,也可以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除此之外,我还将努力像李副校长说的那样,打好扎实的数理基础以更好地进行学科研究以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这次导学课使我明白了,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将不断努力,努力拥有冷静的头脑与热切的心,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集成电路学院:追“芯”逐梦

        2021年11月7日,集成电路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为2021级新工科实验班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主题为“集成电路:追‘芯’逐梦”,由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佘峻聪教授主讲,集成电路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尚武主持,共有900多名新工科实验班同学到场参加。

首先,佘峻聪教授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基本情况。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主要服务于国家对高性能通用集成电路和高端专用芯片的重大战略需求,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微电子产业。学院希望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帮助解决若干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装备中的“卡脖子”难题,助力国家集成电路重大战略产业的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9.png

佘峻聪教授主讲专业导学公开课

随后,佘峻聪教授介绍了芯片的战略重要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小芯片支撑大系统。芯片主要应用于5G、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汽车电子、3C产品等前沿高新技术,其涉及国防、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力、金融、电信、医疗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同时,集成电路是我国最大规模的进口商品,约占总进口额的17%。

佘峻聪教授将制造芯片比作建造城市,生动地介绍了芯片的制造流程,详细说明了先进集成电路芯片所涉及的材料、器件、设计及制造相关基础原理和技术方法,并展望了相关领域的难题。在介绍过程中,佘峻聪教授还现场展示半导体硅晶片,这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不少同学在公开课后来到台前,观察硅晶片并询问佘峻聪教授相关问题。

10.jpg

同学们现场观察半导体硅晶片

最后,佘峻聪教授介绍了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如今,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企业,中国正需要自主发展芯片制造产业,正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集成电路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学生,希望同学们打牢基础、触类旁通后,在所选专业深造,登堂入室,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课后佘峻聪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此次专业导学课,使同学们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并激励同学砥砺前行,成为有理想抱负的人才。


药学院:药学浅谈

2021年11月15日,药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为2021级理工实验班的同学们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药学浅谈”,公开课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荣誉院长陈新滋院士主讲,药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文浩教授主持,2021级理工实验班700余名学生参加。

开讲之初,陈新滋院士通过几个互动问题,引发同学们对于选择药学专业的初衷以及药学专业未来前景等内容的思考。陈新滋院士结合展示一张药物说明书,告诉大家说明书往往浓缩了药学专业的研究精华,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制作一种药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同学们选择制药工作,就要对这个行业负责。随后,陈新滋院士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在制药行业仍然和世界高水平国家差距很大,但同时,制药领域的相对空白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陈新滋院士鼓励同学们把握时代机遇,投身制药行业,在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药的研制是高成本的研究过程,陈新滋院士向同学们娓娓道来“青蒿素的发现”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当年科研人员克服的种种困难。当年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更是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献身精神。陈新滋院士鼓励在场的各位同学学习前辈们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要通过平时不断努力来“武装”自己,以更好地把握人生中出现的机会。青蒿素的发现,解决了西方国家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我们国家在特殊时期克服艰难险阻以举国之力解决难题的伟大,青蒿素帮助非洲国家人民对抗疟疾更是将中国人道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陈新滋院士借此希望同学们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在未来努力争做制药行业的精英,努力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做出贡献。

11.1.jpg

陈新滋院士主讲专业导学公开课

接着,陈院士又通过药物“沙利度胺(反应停)”和“格列卫”的故事,指出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药物昂贵背后的原因,同时教导同学们药物研究的过程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要努力发扬合作精神,药物的降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是未来同学们肩负的使命。陈新滋院士指出,新药研发是一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事,同学们不要过分夸大新药研究的困难,研究过程中往往不大的改变却可能拥有改变世界的影响力。陈新滋院士希望同学们把握机会,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帮助别人,为中国新药研发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陈新滋院士对中山大学药学院进行介绍,并欢迎理工实验班的同学未来选择来到药学院继续深造。

陈新滋院士用几个小故事把大家带进了药学的世界,授课内容丰富,授课方式生动,激发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兴趣,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与院士进行交流,提出的问题均得到了院士的耐心解答。本次授课对2021级理工实验班的同学来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专业导学课。


光华口腔医学院:“走进口腔医学”

11月17日,光华口腔医学院面向医科实验班开设的以“走向口腔医学”为主题的专业导学公开课在南校园梁銶琚堂开讲。

12.jpg

▲林正梅副院长主讲

13.jpg

▲学院吕懿娜副书记、青年教师代表及教学、学工管理部门老师均来到现场

林正梅副院长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演讲带领同学们感受了口腔医学学科和专业的魅力。她阐述了口腔医学作为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口腔医学的学科发展概况和专业发展简史,以及光华口腔医学院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课程体系,展示了学院优良的教风、学风建设。最后,林正梅副院长为同学们展示了在光华就读的多彩生活,在这里,有家的温暖,有欢歌笑语,有满满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担当……

程斌院长寄语新生:光华人当为人先,口腔医学生的前途充满机遇和挑战。聚焦一流,追求卓越,筑梦光华,未来可期!


中国语言文学系:诗歌与它的世界

11月19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三教学楼讲学厅为2021级人文实验班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主题为“诗歌与它的世界”,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主讲,林峥副教授主持,共有300多名人文实验班同学到场参加。

14.jpg

彭玉平教授主讲专业导学公开课

彭玉平教授以古典文学经典《西厢记》为导入点,对张生和崔莺莺的诗作进行了分析和点评。他指出,古人处理感情的方式是微妙、含蓄的,与当代的直白表露相区别。张生与崔莺莺的诗作则露而未藏,经不住推敲,称不上高分诗作,但其对于小说情感的推进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彭玉平教授引用了黄山谷、张惠言等人的话语及各代诗词作品,归纳了诗思广大的三种类型,即生活的磨难、政治的困顿、爱情的波折。其中,他结合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当今社会现状,对苏轼、温庭筠、李清照的词作进行重点阐释,同时以风趣的表述提出了个人犀利独到的见解。讲话中,彭教授妙语连珠、金句频出,场内气氛活跃。

最后,彭玉平教授认真回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静下心来,放开眼界,让眼中的诗歌传到心中。眼中、心中的诗歌合在一起,才能探索到更广阔的世界。

彭玉平教授在本次课中以唐宋诗人的相关诗句为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天意须君会,人间要好诗。古代诗人从生命苦难中创造出来的不朽的文学经典,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并以此构成新一代青年学人的精神底蕴和生命力量。相信新一批中大学子将以了解诗词为契机,领悟中华文化之美,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陈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山大学:开展“专业导学公开课” 推进学业指导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