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区沉浸式课堂,奏响青年红色交响乐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厚重的校史中凝练出“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作为校园文化内核和大学精神根脉,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社区沉浸式课堂,探索红色文化进社区育人模式,促进了一站式社区文化建设。
一、聚焦培根铸魂,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学校校史馆及展览馆等
学校以红岩精神为主轴,建设了“红岩精神展览馆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馆”(以下简称展览馆),展览馆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出实物300余件、文物资料47件、图片500余幅,累计接待参观者15万余人次。学校还打造了抗战文化广场和兵工文化广场,在校园各处先后塑造了余祖胜烈士半身像、打造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文化石、种植了象征红岩精神的“红梅林”、红色文化长廊等红色园地,构成了“一轴、两翼、多点”的红色文化总体布局,丰富了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二、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由学校指导成立红“芯”青年讲习社,招募具有思想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强、表演功底好的学生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讲习社在学生社区创建了活动室,主要建设了学习阅读、研讨活动、党建工作展示、多媒体区等6大功能区。
红“芯”青年讲习社研讨交流
红“芯”青年讲习社开展学习
红“芯”青年讲习社成员开展宣讲
作为活跃在校园的理论学习社团,红“芯”青年讲习社精心打造“我的信仰必修课”特色育人项目,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剧等形式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学生党员“讲师团”,深入学生社区、班级和团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创建“红芯闪耀”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宣讲,以特色红色文化活动厚植师生文化自信。目前,讲习社通过线上线下党的理论宣讲20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万余人次。
三、深化精神浸润,创新红色文化育人载体
原创话剧《红色的岩》演出剧照
为了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进社区,学校师生倾力打造了一部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原创话剧节目《红色的岩》。该剧目以校友余祖胜烈士为原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艺术的呈现方式展现了红岩精神的内涵,以沉浸式的情景体验,构建了有力度、能感知、可品位的“信仰”大课堂。围绕《红色的岩》这部文化作品的创作、汇演、巡展,将社区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设提升思想认知的“体悟”平台、沉浸式角色扮演的“体验”平台、行为转化示范引领的“体现”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的红色链条。
演职人员合影
《红色的岩》在校外巡演
目前,《红色的岩》在校内外公演14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54000人次。该作品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推荐作品奖、重庆市“大思政课”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一等奖等。此外,学校还与重庆红岩联线、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兵工企业等单位开展合作,充分挖掘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育人价值,铸牢时代新人的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