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程星故事】成绩是实打实地干出来 ——优秀校友、全国劳动模范姚宏的成长心路

发布时间:2024-09-26 11:18:07

人物档案:

姚宏:1972年出生于四川南充,1990年入读重庆煤炭工业学校(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井专业24班,1994年毕业分配到重庆第九建筑公司,现为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姚宏从基层到项目管理再到全国劳动模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忘我的担当奉献,创造性劳动,生动诠释了工程职院人的精神内涵。

姚宏正在接受采访

“我天天在工地上摸爬滚打,面对镜头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全国劳动模范姚宏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显得有些忐忑,他总担心自己讲不好,给别人添麻烦。

打量姚宏,黑黝黝的面庞、厚实的身板、朴实直白的语言,让任何人与他接近时都会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这是一位长年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能指挥“千军万马”,经历各种大会战的企业领导,在他身上,能看到新一代工程职院人的智慧、朴实、奉献与热情的品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半军事化管理养成好习惯

姚宏用了三个十年总结自己的奋斗历程。

第一个十年,漫漫求学路,从学校到走进企业,从什么不懂到逐步熟悉行业岗位,不断摸索学习的阶段;第二个十年,吃住在工地,和工人师傅摸爬滚打在一起,从实习技术员到工程师,学习各种建筑施工工艺,成长为行业技术能手;第三个十年,走上管理岗位,担任国企二级班子领导,经历多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攻坚克难,带领项目团队成长为集团的示范标杆。

“我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山村里,1990年历经寒窗苦读,考上了全国重点中专,对于我们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在当时算是轰动新闻。”姚宏回忆,刚刚考入重庆煤校时,自己非常兴奋,走访了几个中专学校,觉得同类学校中母校的规模最大、校园环境最好。

据记载,90年代初重庆煤校上桥校区完成了校园基本建设的第二次大跨越。1981年至1990年,十年间学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逾千万元,先后新、改、扩建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实验大楼等2.58万平方米。此外,学校还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新建水池、花台、花架、假山等园林景观。到1990年,学校绿化面积达6303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56%,绿化栽植率达97%。是年,学校被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单位。

姚宏记忆中的学校管理非常严格,一进校就开展军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姚宏还记得自己分在了“二连六排”。日常出操、内务管理都进行严格考核,被子折叠方正,必须开口朝外,寝室杯子、鞋子等物品摆放规范,要成一条直线……严格训练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到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当时姚宏所在班里90%的学生都是从农村出来,学习风气很浓厚,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平时上课、吃饭、走路都是一阵风,特别是跑澡堂的时候,班级同学通常要使出百米冲刺的功夫,唯恐耽误了自习时间,这都给姚宏留下了难忘的学生记忆。

实践教学打下坚实专业基础

对于30多年前的恩师印象,姚宏还能细细道来。

班主任刘静老师是军人出身,管理班级也带有军人风格,他作风相对粗犷,但粗中有细,常常和同学们谈心,教育同学们,要有担当,要有吃苦的精神。语文老师赵瑞容,50多岁和蔼、慈祥,特别有文采,还记得她形容教学楼前的台阶,像一个个钢琴琴键。教地质勘探的蔡杰兴老师,不爱修边幅,常带着同学们满山跑……

姚宏最喜欢的就是上地质课了,同学们带上罗盘、地质锤,在蔡杰兴老师的带领下走访学校附近的山山水水。他们去过南温泉考察岩层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到北碚考察过喀斯特地形。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姚宏对重庆哪些地方会有煤层,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姚宏回忆,1992年正逢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当时西南地区煤矿企业用工需求不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针对建筑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学校主动调整,为学生补开了工民建专业的部分课程,比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钢结构》等,为同学们的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姚宏也有意识自学了不少建筑类书籍,于是在1994年重庆市第一次实行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下,被分配进入了建筑企业。

虽然在学校所学的是建井专业,但涉及《井巷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对于后来进入建筑企业的姚宏,还是有很大帮助,特别在地质勘探、隧道挖掘等方面,他往往比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有优势。

实践教学是学院教学管理中高度重视的一环,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当时的学院为纠正学生“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思想,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院明确规定:4年制各专业必须有2门课程的实验单列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进行补考。学生如此,教师培养更是严格。1990年,学校还委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中梁山煤矿参加为期1年的实践锻炼。

姚宏4年学习期间在校外实习4次,曾经在天府矿务局三汇一矿下井实习了一个月,对于熟悉井下环境、了解井下施工作业非常有帮助,特别是最后毕业实习,在中梁山建筑工地上呆了2个月,期间走访多个建筑工地、地下隧道施工现场观摩学习,积累了一线的实践经验。

哪怕翻围墙也要见识先进的工艺

刚分配到建筑企业时,姚宏没想到困难比自己想象中还多。

在工地没有像样的宿舍,他和工人一起,吃住在油毛毡盖的工棚,春秋两季还好,一到重庆夏天烈日暴晒后,工棚里面就像大蒸笼,到了冬天,又冷又潮,风从四面八方灌进来,经常睡不好觉。这样的环境很多人都吃不消,但姚宏坚持下来了,一呆就是10年。

2004年,经历基层磨砺的姚宏进入了管理层,担任西南政法大学项目部副经理,主管生产。他特别好学,刻苦钻研,凡是听到有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他总会托朋友、找关系,动用各种渠道,第一时间跑去学习,有时候甚至不惜翻围墙也要进去探个究竟。这期间,他参与建设的绿地翠谷、棕榈泉等项目,由于在安全生产,完成质量上好评如潮,得到集团内外的高度认可。2010年参加重庆机电大厦工程施工建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姚宏带领团队在安全、质量、新技术运用、项目管理上走在了行业前列,被评为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

从2010年至2018年,他连续8年参与的每个工程都获全国、市级质量或安全表彰;个人2次获得市级优秀项目经理,2012年荣获建设部劳动模范,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回首自己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姚宏感慨没有母校的谆谆教诲,就没有自己现在的这番成绩。他至今还能清晰记得学校当时的校训——“砺苦、谨信、技精、图强”(如今校训虽有部分变化,但精神内核没有实质改变。),他一直牢记这段校训,提醒自己每到一个地方工作,要有吃苦的品质,要追求工作上的精益求精,辛勤劳动、创新劳动。

在衷心祝福母校70华诞的同时,姚宏也寄予青年学子:“毕业学生刚刚开始工作时容易浮躁,要沉下心从基础岗位入手,争取用3-5年时间成为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不负韶华。”

责任编辑:学生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优秀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