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星故事】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团队:四轮驱动 锻造“匠人之师”
信息化社会,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通用技术快速发展,全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深入,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万物互联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环。
经多年发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已建设成为国家骨干专业、重庆市骨干专业、国家优质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专业、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专业。
一流的专业离不开一流的教师团队。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师团队,通过长期艰苦创业,躬耕不辍,收获丰硕成果,团队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团队教师坚持“一体两翼、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改革”四轮驱动发展,立志做该领域团队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引领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标准的建设者、以“三全育人”培育卓越工匠的践行者。
团队成员合影
“一体两翼”打造团队成长沃土
“我们以师德师风素养提升为‘一体’,以教学能力提升和技术技能创新应用能力提升为‘两翼’,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团队负责人周桐教授说。
团队根据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新进教师不同发展阶段针对性制定了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参加立体式教材、教学能力、微课设计大赛、课程思政建设等相关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打造出一批以王海洋、姜海涛老师为代表的全国技术能手。
在团队内部,制定了三级目标责任制度,人人签定项目责任任务书,并制定了详细的成员任务细化表,从项目牵头人到项目具体负责人,按照建设总任务、年度任务及目标等层层递进的关系细化项目任务。
此外,团队还根据建设任务需要,结合学校科研教学考核及激励管理办法,制定团队教师考核评价和创新激励制度和成员进入和退出制度,保证团队长期保持战斗力。
校企合作提升“双师”人才质量
“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亟需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周桐教授认为。
为弥补教师实践能力的短板,从专业建设之初,团队与企业保持紧密合作,依托校企平台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首先,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团队开发制定了《光宽带网络建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智能制造数据采集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1+X证书制度》等相关制度,保障团队教师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其次,以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培训。团队成员唐敏、唐丽均、李剑每年都要深入华为、联想等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先后与联想、新大陆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2 个,派遣老师参加教育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进行5G+物联网的培训。
企业任务成为淬炼教师实践能力的试金石。以承接项目为渠道,团队先后承接单片机开发系统项目、智慧农场人工智能系统项目,煤矿井下防爆箱RS-485通讯方式技术改进项目等,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的历练,进一步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能力。
协作共同体助力教师成长
统筹校内外资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
团队联合相关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申报,成立合作开发共同体,制定子课程教材共建共享的相关制度。
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团队开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集团队活动室、企业实践流动站、培训中心和“双师”培养基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教师发展中心。
团队还分别开发了学生顶岗实习系统和国际化绩效评价系统,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团队负责人牵头开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重庆市新职业标准,开展了培训8000人次。
为加快优秀成果的应用转化。团队与华晟经世驻校企业导师紧密合作,将5个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转化,同时正在编写《5G移动运维工程实施》课程的对应教材。
重构课程体系引领教学变革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载体。
为打造适应市场需求、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团队强化课程标准建设。完善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新形态、模块化、立体化教材。
团队注重课程思政在专业学科的渗透,建成课程思政数字研究中心1个,实现了197门课程标准课程思政全覆盖。
团队以重庆市“双高”建设为契机,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的双高专业群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教学团队论证、专家论证,重构“ 平台+模块” 课程体系。通过专业三级认证和学分银行项目建设,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岗课赛证的融通,并形成按照能力模块划分专业课程包的开发模式。
此外,团队以科研课题为引领,提升团队教师专业能力。
2021年团队成员立项重庆市教委科研课题4项,重庆市高等教学学会重点课题2项。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高职国际合作“CEC”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实践”荣获重庆市特等奖。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来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据统计,近年来团队成员指导学生获全国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银奖,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团队成员还获得省部级教学能力设计大赛二等奖 1 项,其中团队教师王悠老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