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 家校联动,开展“心光•砺行”感恩教育活动
6月2日,由重庆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重庆工程学院主办的“家校联动 同上一堂思政课”“心光·砺行”感恩教育活动在重庆工程学院成功举行,40余名家长受邀走进校园,家校携手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重庆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黄传军、科长付桂玲;重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长虹,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张业平,副校长谭明术、王琼花、王建东出席,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300余名青年大学生现场聆听,反响热烈。
活动伊始,一首《以爱之名 感恩父母》深情的朗诵节目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参与活动的学生伴着音乐和朗诵声步入会场,满怀感恩之情,向自己的父母献上美丽的花束。
陈长虹发表致辞,他首先对各位家长朋友、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果,重点介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情况。陈长虹强调,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育人协同效应,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局面。最后他强调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回报父母、学校和社会,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接下来,学校为“心光·砺行”“青春励志之星”获奖者进行了颁奖,表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励志事迹、优秀表现,所有获奖同学为父母送上祝福,相互拥抱,用真挚的语言和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在“心光砺行·逐梦远航” 环节,管理学院同学冯曾革进行主题报告,分享了他写给自己未来的一封信。据悉,学校在每届一年级的同学们中开展“时光信箱-给未来的一封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同学们通过给四年后毕业的自己写一封信,制定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以及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目标,激励同学们努力提升自我。
之后,进行了“因爱相聚·为爱同行”辅导员说育人,辅导员代表曾艳灵和周思琪老师分别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春风化雨 以爱育人》为题进行了工作分享,他们像父母一样,为学生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这正是学校学生工作理念“两个假如”的生动实践—“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
在“双向奔赴·共育花开”家长微访谈环节,家长和师生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长们言传身教,分享教育心得,满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家长们的分享不仅仅是经验总结,更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的路。
活动最后,张业平解读了“家长空中课堂”项目实施方案,宣布启动“家长空中课堂”项目,接下来,学校将通过邀请家长参与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多形式,建立家校联动长效机制,共护学生成长成才。
活动之前,家长们在师生讲解员及学生的陪同下还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此次“家校联动 同上一堂思政课”“心光·砺行”感恩教育活动,是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深入践行重庆市教委“1351”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家校联动架起了“共护成长”爱心桥,构建了“家校合育”共同体,画好了家校共育“同心圆”,护航青少年健康幸福成长,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据悉,重庆工程学院把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搭建“4321”经济资助下的“五位一体”联动解困育人体系,深化“输血型”资助育人、强化“造血型”资助育人、优化“保障型”资助育人、凸显“发展型”资助育人。组织领导干部、教师、辅导员走进学生家庭,开展“精准家访”教育活动,全方位了解学生状况;让学生细致测算从出生到成年,家庭为之付出的成长账,以账思恩情,以账惜不易,以账促教育,以账促学习;将学生的获奖情况以喜报的方式邮寄给家长和高中母校,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多举措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激发学生的励志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学生资助十周年资助工作先进典型集体”“重庆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资助育人工作典型做法被中国教育报、重庆市教委网站等媒体平台报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