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楼辅导员手记:在方寸之间书写陪伴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04-14 14:44:03 何依绵

作为入驻学生社区的一线辅导员,在过去的100多个日夜里,从办公室到宿舍楼的距离,缩短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这段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生活"的时光,让我深切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精髓不在于宏大的叙事,而在于那些深夜的灯火、细微的关切与始终如一的在场。

一、应急守护:从电话连线到急诊室拥抱

"老师,我全身发麻,喘不上气……"晚上十点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有学生因长期学业压力,出现严重躯体化反应,在电话里哭诉全身发麻、喘不上气。我一边稳定她的情绪,一边联系班长去寝室,同时拨打 120。救护车到后,班长随车,我驱车紧跟。进急诊室的那一刻,她面色苍白,紧紧抱住我,泪水浸湿我的肩头。三小时的陪护就诊中,我握着她的手听她倾诉对学业压力的恐惧,直到情绪疏解。此后每周跟进她的心理咨询进度,与家长建立"情绪晴雨表"共享机制

二、心灵陪伴:从崩溃边缘到重拾信心

周日下午,有抑郁倾向的小 A 在宿舍突然掩面痛哭。我带她到学校后街,得知她因连续备考雅思,担心申请不到好学校而崩溃。简单劝慰无效后,我"走,带你去吃双皮奶,吃完我们再想办法。"甜品店内,她哽咽着自责考不好雅思。我便拿出读研时的时间规划表,告诉她我当年也崩溃过多次。随着她情绪平复,我们当场梳理出最首要的学习任务,找准重心再次起航。此后每约定"散步时间",用林荫道上的落叶、食堂新出的菜式这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搭建起心灵复健的阶梯。

三、安全守望:藏在琐碎里的责任感

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问候:"小刘你们寝室的插排该换方向啦"、"王同学电吹风记得拔插头"。每晚间开展"安全巡查+"行动,在例行检查的同时,顺手帮学生修理松动的床帘挂钩、更换过亮的顶灯累计排除安全隐患20余次,更在巡查中及时解决寝室矛盾。学生的反馈让我更坚定:真正的安全,是让每个推开门的人都能卸下铠甲

这半年的社区驻楼生活,让我懂得真正的育人工作往往藏在这样的细节里:是凌晨急诊室门口那双始终紧握的手,是情绪崩溃时递上的一张浸湿的纸巾,更是365天永不缺席的"老师就在隔壁"的安全感。辅导员的价值,不在于解决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让学生们确信,无论黑夜多深,总有一盏灯为他们亮着;无论困境多难,总有人愿意陪他们慢慢走过。


责任编辑: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实现辅导员与社区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