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博士2023级植物营养党支部与密云区张庄子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支部共建,引导研究生党员深入基层一线解民生、治学问、担使命、展作为,11月26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2023级植物营养党支部,在党支书王鑫的带领下,前往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张庄子村,与张庄子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
此前,在中国农业大学红色“1+1”行动20周年再出发启动仪式上,两个党支部建立了长期共建关系,并作为代表上台接受了授旗。此次共建作为两个支部的首次支部共建活动,张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长永、以及村委成员和博士2023级植物营养党支部一行就理论学习、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使学生党员们入村充分了解张庄子村主导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为后续的党支部共建工作的开展垫定坚实基础。
上午10时,双方党支部成员在张庄子村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召开了座谈会,在会上首先由博士2023级植营党支部党员开展了自我介绍,党支部书记王鑫就此行目的与村委做了简单的介绍,4名学生党员都在科技小院开展过社会服务与社会研究,在介绍中提及了自己在科技小院时的经历,对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十分关注。随后张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长永对村庄情况做了介绍,并介绍了村庄的梨树、板栗、核桃种植业发展情况,张长永提到,目前张庄子村占地面积8.8 km2,常住人口700余人,村庄依靠山区林地、坡地主要种植的有糖梨、蜜梨、红梢梨等品种,另外种植了大量的板栗树,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梨树种植业发展存在品种过时、销路单一、销售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梨树产业的发展。另外两名村支委补充介绍了村庄的其他情况,与会学生党员做了详细记录。
随后张书记带领学生党员参观了村里新打造的梨树采摘园,这个梨树采摘园是与高校合作筛选新品种的采摘园,里面有上百个品种的梨树,等结果后可以通过梨的品质与产量等筛选适合的品种在村中开展推广嫁接,为村中的梨树品种进一步更新迭代。学生党员王鑫表示梨树的生长周期长,从嫁接苗木到开会结果需要3年的时间,等到村中的种植户再嫁接推广又需要3年的时间,周期时间过长,目前亟需做的是打开市场,拓宽销路,让张庄子村的梨子“走出去”。
最后,学生党员对张庄子村梨树种植户的种植情况展开调研,旨在充分了解梨树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获取数据,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共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助力张庄子村梨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未来,博士2023级植物营养党支部将持续深化与张庄子村的共建合作,充分借助我校丰富的科研资源与技术力量,集中解决村主导产业发展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提高村民幸福生活指数,用专业所学助力张庄子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