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中国农业大学

“百名博士老区行”全国涉农高校研究生跨校联合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28 15:12:14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2024年6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号召并联合全国涉农高校发起的“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于“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思政工作组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启动。按照“五个一”实践要求,以“开展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进行一堂生动的红色宣讲、开展一次专业的科技培训、撰写一份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干好一件有益的基层实事”为目标赴各高校科技小院以及红色革命老区进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年学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和老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728552302374073759.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授旗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自2005年创立以来,中国农业大学擦亮“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科技实践品牌,引领全国涉农高校近万名博士生奔赴红色革命老区,通过开展技术帮扶,实地解决生产一线的问题,为老区的三农发展贡献力量。2024年“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专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老师与博士研究生,组建三支队伍,奔赴甘肃会宁、贵州石阡、云南大理等地,同多所涉农高校开展联合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两百余名博士生,组建二十一支队伍,奔赴云南大理、黑龙江肇东、新疆和田、江苏淮安等地,开展2024年“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

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解民生 治学问

我校农学院张晨阳老师带领博士研究生王文斌、张兴睿等,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孟浩峰老师在甘肃会宁薯豆科技小院、道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地感悟红色精神、深入农田一线、解决生产难题,为会宁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单产提升,果树管理与改良出谋划策;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薛洋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的12名硕博研究生,深入走访贵州登坪村种桑养蚕基地、养蚕示范户,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养殖难题、交流创新方法、践行科技支农,农户们对实践小队带来的“种桑养蚕”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期待获得更多技术指导和培训;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凤扬与中国人民大学多名硕博研究生共赴云南大理、鹤庆、洱源、剑川等多地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与乡愁文化传承与保护”专题实践调研,分别就当地乡村移风易俗、城市社区养老、乡愁传承保护等方面开展实地探索。

1728552406499016754.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甘肃行”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1728552420361037916.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甘肃行”社会实践过程中,李金桥老师介绍薯豆科技小院甘薯的生长情况

1728552427065001395.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赴贵州,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1728552434792038218.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赴贵州,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与农户“坝坝会”交流

1728552441028075288.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云南行” 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1728552448892078176.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云南行” 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乡愁文化”博物馆

跨校联合携手老区,共绘振兴蓝图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多名硕博研究生与我校研究生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针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探索,通过此次专题实践调研,各校成员们立志发挥专业所长,以学术服务社会,以实践促进学术,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以加强民族发展为基,共同促进大理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

1728552461731044793.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云南行”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社会调研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甘肃会宁薯豆科技小院与道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甘肃农业大学与我校师生团队前往甘薯种植基地与生态农业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就甘薯大豆新品种选育推广,生态农业养殖场运营,科技小院助力属地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联合调研与科技培训。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长见识增才干,对未来甘肃会宁发展方向进行积极探索,切实解决会宁县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困难。

1728552468740099977.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之甘肃行”社会实践过程中,两校师生团队合照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村长”团队联合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与我校共13名硕博研究生,深入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登坪村“种桑养蚕”基地开展“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养殖周期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蓖麻蚕养殖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利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的创新模式,力求为乡村“种桑养蚕”产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728552475930020411.jpg

“‘百名博士老区行’赴贵州,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田野中开展调研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中国农业大学始终牢记使命,挺膺担当,不断推进研究生实践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为乡村振兴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在“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中积极奔赴联盟高校实践基地和革命老区,围绕学科特色、聚焦老区振兴,立足当地实际需求、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讲述乡村振兴变迁故事,落地推广农业技术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增收致富能力,为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农大力量。

多校集中宣传报道,掀起学习热潮

“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此类活动,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革命老区的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活动得到了包括人民网、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河北在线等多家主流媒体及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广泛报道,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报道“百名博士老区行”跨校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悟使命、重温革命史感担当、深入乡村养殖户练本领等方式,将“长征精神”和科学知识融入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系统地完成了对党的革命精神和乡村振兴变迁历程的感悟和学习,为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练就了本领、积累了经验。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报道由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及河南科技学院组成的联合博士团队,踏上了红里村的土地,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之路。人民网报道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的13名博士生与硕士生,到贵州组织农户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坝坝会”,向农户们展示了这一创新模式在增收致富方面的显著潜力。

媒体纷纷点赞高校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际行动,认为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与应用,更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了红色文化,激发了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与信心。

明年,“百名博士老区行”将迎来二十周年,广大中国青年将勇担强国兴农使命,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持续躬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创新等方式,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焕发老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谱写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朱冰
“百名博士老区行”全国涉农高校研究生跨校联合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