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圆满完成2024年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
随着秋意渐浓,天气日益凉爽,工学院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承接的校级大类平台课《工程实训A》、《工程实训B》和中国地质大学委托培训的《金工实习》等实践课程圆满结束。
2024年夏季学期,来自我校农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20个班的近600名学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18个班的500余名学生,以及短期国际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70余人,分三批次进行了为期10周的工程实践。
夏季学期精彩纷呈:多元工程实践与传统文化传承
此次夏季学期除传统金工实习和工程训练外,增加了以“工程素养和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多元化课程内容,涵盖了翻砂铸造、陶艺、金工首饰、木工及农具制作等多个实践项目。通过“一院一方案”特色主题项目实施,密切联系选课学院的学生基础和发展需求,将专业知识融入主题项目的设计中,强化实践主题和学习目标,弱化工种属性,将工种和设备操作转化为完成实践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主动性,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同时,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传统技艺。
翻砂铸造:金属与砂的奇妙融合
在铸造实训室,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从设计模具、翻砂造型到合箱浇注的全过程。他们利用硅质砂等材料,亲手制作出一个个精致的砂型,将熔融的金属液浇入其中,待其冷却后,一件件精美的铸件便呈现在眼前。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金属成型的魅力,还深刻理解了铸造工艺的原理和复杂性。以古代钱币为主题的铸造项目使学生在学习翻砂铸造的同时,了解了中国古代经济和制钱工艺的发展历史,感受了古人历代传承的匠心精神,从多个层面体会了不同时代制造技术的变革。
翻砂造型
学生铸造作品
陶具制作:泥土的魔法与艺术的碰撞
在陶具制作实践课中,学生们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揉泥、捏塑、拉坯开始,逐步掌握了雕刻、上釉等技巧。他们通过双手的触摸和塑造,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土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陶艺制作的乐趣,掌握了制陶、增材制造、雕铣加工等工程技术,将现代制造技术与传统手工艺进行融合实践,深入了解了陶瓷文化的历史与技艺传承,同时学习到作为古代农具的分支,陶具制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拉坯练习
学生陶具作品
金工首饰:精细工艺与创意的结晶
金工首饰制作是本次小学期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掐丝、打磨、镶嵌、激光切割等工艺,并结合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首饰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他们在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铜胎掐丝珐琅”非遗文化的魅力。
学生金工首饰作品
继续教育学院学员掐丝作品
木工制作:匠心独运,传承木工精神
木工车间内,学生们化身“小木匠”,从设计、绘图、描线附图到拿起工具亲自锯割、刨削、打磨,通过多道工序,制作出了小车、玩具、模型、简易机构、拇指琴等木质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木工的基本技艺,体会到了“匠心独运”的木工精神。木工项目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作品展示墙
学生木工作品
农具制作:体验农耕文化,传承劳动精神
响应国家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本次小学期还设置了农具制作项目。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传统农具的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不同农具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并利用普车、数控车、激光切割、增材制造等现代加工方式制作了曲辕犁、龙骨水车、扇车等农具模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了解了农耕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普车实践教学
学生农具作品
此次工程实训夏季学期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舞台,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热爱劳动、尊重传统、重视技艺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