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赋能精准思政,智慧系统服务“一站式”社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始终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作为精准思政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实践具有北地特色的“数字思政一体化平台”,以智慧服务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数字化赋能精细管理,从数据汇总到数字治理
通过统一标准、顶层设计、集约管理、数据融合等手段,实施数字化赋能学生管理“三个一”工程,使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人性化”。
网办大厅“一站式”服务工程,基于学校数据中台的技术赋能构建成的“一站式、一体化、一号通”网上办事大厅,与线下综合服务中心互为补充,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网上办事大厅
学生社区管理“一张网”工程,基于学生宿舍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各育人主体下沉学生社区,开展日常管理、谈话辅导、应急处置等工作,实现网格覆盖、全员协同的教育管理服务新格局。
学生全量数据“一张表”工程,通过“一体化平台”集成学生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数据,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覆盖全方位,立体联动学生和各育人主体,构建“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
师生数据“一张表”
二、数字化赋能精准研判,从善后处置到预警应变
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数据源进行“挖掘分析、可视呈现、预测研判”,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决策、学生的精细管理、精准思政提供科学依据。在我校,数字化赋能精准研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深度辅导研判,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深度辅导工作实时动态记录、全程电子归档、标签分类辅导、问题对策智库、任务推送提示等功能,确保深度辅导工作全员覆盖,及时精准。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系统
二是心理健康排查,每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动态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时协同“心理危机干预记录”,形成“全员建档、全程关注、分级预警、动态干预”的管理闭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我校连年荣获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特色工作奖,心理育人工作荣获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特色工作奖
三是大数据分析预警,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校园行为分析预警管理平台,根据学生日常行为、心理辅导等来进行教育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主动掌握学生校园行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并可据此做出研判和预测,实现学校“前置式”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数字化赋能精确发力,从规模操作到智能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我校,数字化赋能精确发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结合学科特色,创新思政课程,特色思政课《生动中国》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以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任务为契机,讲好“大思政课”。将各类思政教育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形式更新颖、内容更鲜活,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领悟更深刻。
《生动中国》特色思政课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依托“一体化”平台,数字化记录党员信息,“微党课”、“微视频”、“微宣讲”让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作用发挥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初心微党课
三是就业指导服务定制化。依托精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手续咨询办理、数据分析反馈的一体化服务。实施“2314”就业助推工程,一人一策开展职业测评、就业咨询、定向推荐、校友沙龙等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针对性提升学生就业胜任力,促进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工作受到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电视台和首都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且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优秀典型案例。
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四、数字化赋能精品培育,从单向输出到融合发展
我校学生工作围绕“抓队伍、建体系、树品牌、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树立起“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品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在我校,数字化赋能精品培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五育并举开拓新局面。围绕“学科、学术、学风、学者、学生”抓党建,打造地质传家宝(地质锤、放大镜、草帽、指南针、野簿)一体化育人品牌、打造“健康北地”体育品牌、北地原创文化品牌,以地质报国精神培根铸魂。
地质传家宝
二是网络育人取得新成果。打造“1+n”网络思政新媒体联盟,把握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主动发声,通过留言评论、专题研讨增强互动,让党建引领和思政教育通过融媒体生动呈现,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三是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依托“一体化平台”建立集工作日志、教育培训、课题研究等于一体的辅导员成长档案。畅通辅导员职称职级晋升通道,支持辅导员读博深造和工作室团队创新发展,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