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湖畔学生社区|数学学院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传承。值此学雷锋活动月之际,数学2401的同学们以“光影寻迹·行动铸魂”为主题,于2025年3月在S407开展了一场深刻而鲜活的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通过观影启思、理论领航、实践躬行三大模块,引导青年学子在新时代诠释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让奉献之光照亮青春底色。
活动首站,副团支书吴沛希以“雷锋精神为何永不褪色”为主题展开深度讲解。他从“奉献、敬业、创新、创业”四个维度剖析雷锋精神内核,并结合校内外案例诠释其现实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是‘超越时空的生命态度’”。以校研支团扎根山区支教、社区银发课堂志愿者为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青年榜样。他还特别提到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论述,强调新时代青年应以“螺丝钉精神”深耕专业领域,攻克成长难题。
副团支书讲解结束,全体同学共同观看经典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以雷锋战友乔安山的视角,展现了平凡生活中坚守信仰、传递善意的力量。当镜头扫过乔安山在暴雨中为独居老人修葺屋顶、顶着误解坚持救助车祸伤者时,同学们都屏息凝神,若有所思,为影片中展现的雷锋精神所感动。影片结尾的独白“雷锋不是纪念碑,而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灯”更是引发热烈讨论。“原来雷锋精神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像乔安山那样,在质疑声中依然选择向善而行。”有同学在观影后如是说道。这场跨越六十年的光影对话,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平凡性”与“时代性”。
为深化认知,班级发起“发现身边的雷锋”志愿服务任务,鼓励同学记录日常善举。短短几天,同学们提交上来三十余份鲜活学雷锋事迹,共同书写了一本“00后版雷锋日记”:
1. 雨中撑伞:温暖双向奔赴
“下雨天没带伞的陌生人正在路边焦急张望,我主动走过去说:‘一起撑吧,你去哪个方向?’虽然半边肩膀淋湿了,但听到对方连连道谢时,心里暖烘烘的,原来一把小伞也能遮住两个人的雨天~”,与 “服务温度在于细节共鸣”的理念不谋而合。
2. 笔记传情:同窗情谊最动人
记录生病时室友的关怀:“在我生病请假时,舍友主动借我上课笔记,并对我进行辅导。原来雷锋也可以穿着睡衣在寝室讲高数!很开心!很感动!”
3. 守护星童:照亮特殊世界的灯
讲述朋友服务自闭症儿童的故事:“朋友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去照顾一些特殊儿童,像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有智力缺陷的儿童,做这些事也从不求回报,也积极号召社会上的人们重视这些特殊群体,给很多人提供了志愿服务的渠道。”心情栏写着“对她非常钦佩,也非常感动”,与网页中“用专业能力赋能志愿服务”的倡导形成共振。
4. 弯腰行动:文明在指尖传递
同学用表情包“(●`・(エ)・´●)、ᕙ(o‸o)ᕗ”记录总在捡纸屑的同学:“有个同学每次看到地上的纸都默默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虽然不是他掉的。”,他弯腰的弧度,是我们班文明的刻度,这种轻量化的表达方式,正契合“用青年话语体系传播正能量”的理念。
5. 热血青春:生命接力的浪漫
回忆献血场景时,有同学写道:“上学期学校社团组织的献血活动,看到很多同学积极参与,我感觉很温暖,也很感动和钦佩,同学们勇敢地伸出手臂,献出自己的血液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病人,这是多么无私又有爱心的行为啊!”
这场教育活动以光影为舟、以行动为桨,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雷锋精神从未远离,它藏在共享的笔记里、共撑的雨伞下、献血车的针管中,更在每次选择善意的心跳间。“人人学雷锋,处处见真情”,新时代青年正以多元方式续写雷锋日记——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无数微光汇聚,终成照亮时代前路的璀璨星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