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扬州大学

扬大湖畔学生社区|文学院举办“双赛道•阶梯式”师范生技能大赛

发布时间:2025-03-25 10:17:09 张琳婕 刘诗妍 施嫣然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新文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生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直面师范生培养痛点,依托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师范生技能大赛”为载体,打造“双赛道·阶梯式”育人模型,以“桃李之声”讲课风采大赛锤炼教学核心素养,以“三字”比赛夯实专业基本功,将赛事设计与同学们的就业需求、能力短板精准对接,助力构建“技能实训——文化浸润——教育创新”的闭环培养体系。

参赛同学聚焦新课标下的课程设计逻辑,可围绕“跨学科任务群设计”、“中华经典文本创新解读”等角度自主选择教学环节,录制3分钟模拟教学视频。文学院学生会邀请学科教学论教研室教师,从语言表达、课堂互动、多媒体运用等维度对每位选手表现进行打分并提出个性化改进建议,在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决赛的同时,做到“人人有诊断、步步有提升

决赛环节对标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标准,打造“全真模拟赛场”,文学院学生会特邀扬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学科教学论教研室教师组成评委团。中学名师结合招聘面试评分标准,聚焦“课堂问题链设计”“学生共情力表现”等就业核心能力,指导学生规避教学误区;学科教学论教研室教师为同学们提供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指导,通过讲解“十分钟课堂的黄金时间分配法”“评委注意力捕捉技巧”等实战技能,助力文院学子提升竞赛竞争力。赛事点评与就业、竞赛指导深度耦合,文学院学生会致力于让每一次专业评价都成为同学们职业发展的“指南针”,让每一次登台试讲都化为迈向三尺讲台的“铺路石”。

文学院学生会突破“赛完即止”的传统模式,赛后持续优化赛中优秀教学设计,孵化优质创新课堂,并针对比赛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出的薄弱点,开设专项教学技能训练讲座及培训会。

“三字比赛”分为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三个环节,采用现场书写、评委评选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书写规范结构布局艺术表现力,为文院师范生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钢笔字比赛聚焦教师教案撰写、作业批注等实际场景,要求参赛者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文本的书写任务。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书写规范性和美观度,更深刻认识到钢笔字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笔字比赛以扬州文化经典为书写内容,参赛者们挥毫泼墨,字形优雅,墨香四溢。比赛不仅是对书法技艺的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毛笔字比赛,学生们在笔墨间感悟教育情怀厚植文化自信,为成为一名有底蕴、有温度的人民教师做好准备。

笔字比赛模拟真实课堂场景,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古诗词板书设计,既考验书写功底,又考察版面规划能力。比赛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创新点一:

双赛道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文学院学生会创新性地提出“双赛道·阶梯式”育人模型,将“桃李之声”讲课风采大赛“三字比赛”两条赛道紧密结合,形成阶梯式成长路径,构建了一个从基础到实践、从理论到创新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创新点二:

真实情境模拟,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在“桃李之声”讲课风采大赛中,从初赛到决赛,逐步增加比赛的难度与真实性,决赛对标级师范生技能大赛标准,邀请中学名师参与评审,比赛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场景,强化了师范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同学们将来步入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点三:

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并重

三字比赛”不仅是对师范生书写技能的考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学们在笔墨间感悟教育情怀,厚植文化自信。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设计中,实现了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

通过“师范生技能大赛”系列赛事,文学院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显著提升,在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三字比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书写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为成为有底蕴、有温度的人民教师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比赛的开展有效提升了我院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助力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兰台承千载文心,杏雨润三尺讲台。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生会以“守正破界”的姿态,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育人导向,创新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系列赛事,为文院学子提供“赛前有指导、赛中有支持、赛后能转化”的全周期服务,为每一位师范生浇灌成长的养分,让三尺讲台的梦想在扎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1.png

2.png




责任编辑:陈佳瑶 孙一禾 戴旗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扬大湖畔学生社区|文学院举办“双赛道•阶梯式”师范生技能大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