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心传承十四载!扬州大学反哺团“点亮”乡村课堂

来源:扬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3-08-24 15:34:27

“张老师,您的课讲得真好,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

这个暑假,在扬州大学反哺实践团队支教的结营仪式上,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给支教老师张何翼的信中这样写道。

记者了解到,2010年,扬州大学反哺实践团队成员们在贵州省六盘水进行了第一次支教,从此每年暑期,反哺团志愿者们都会围绕贵州山区开展爱心支教服务。今年是扬州大学反哺实践团队进行山区教育的第14年,今年暑假,扬州大学反哺实践团队继续前行,通过“云支教”,给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丰富的“精神大餐”。

“星火”传承

14年,扬州大学累计派出志愿者400余名

“我第一次深入感受支教还是在新老成员对接交流会上,但亲自参与支教,让我有了更多感触,也更加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不断创新优化,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孩子们成长,这是我们支教的责任。”反哺团成员余佳忆表示。

自2010年起,扬州大学反哺实践团队持续奔赴这场“青春接力”,累计派出志愿者400余名,先后服务于贵州省雷山县大塘镇大塘小学、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毛南族乡卡蒲小学、平塘县新塘乡新塘小学、掌布镇掌布民族小学、六盘水市盘州市清水小学等10余所小学,暖心支教近1800名小朋友们。

“勇担育人使命,积极开拓,传承创新。我们的活动覆盖面将会更有广度、有深度,秉持反哺故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团队负责人王玥表示,支教形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教团队不断探寻新方向,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坚守初心,充分利用实践机会发光发热,彰显青年大学生的风采。

团队成员沈乙谈到,“我教的是急救小课堂,虽然这次只能与小朋友们相聚云端,第一次讲课时也非常紧张,但孩子们的回应总格外的治愈,上课总是能让人充满活力。”

据悉,反哺实践团队积极探索建立长效“云支教”联系机制,通过开展“筑梦微心愿”“书信陪伴计划”等项目,每学期与支教的孩子们沟通交流。暑期支教沿袭“班会+活动+家访”经典模式,采取10人内的“小班制”教学,结合“互联网+支教”新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更多孩子们的身边。王玥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支教活动点燃乡土‘火炬之光’,照亮更多乡村学子的求知之路,更好传递知识的火炬。”


5.jpeg


“教育+科技”

这群大学生创新文化“芯”课堂

“同学们,来一起看看,知道这行代码运行出来是什么吗?……”在线上编程课上,屏幕那头的支教老师和学生们频频互动,“是太难了!”小朋友们纷纷说出观察到的运行结果。

课堂上,支教团刘静老师指导同学们在手机下载编程软件,输入一行一行代码,带领小朋友们感受编程的魅力。“第一次接触到代码,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想长大后继续学。”王铭友同学在课后告诉记者,编程课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我们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更好了解到生活学习的多彩,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个放眼世界的窗户,现在我们课堂选择有很多,线上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奥秘,小朋友都很感兴趣。”刘静表示。

“今天我们来传递‘古代的密信’,大家知道怎样解密吗?”“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大部分,有几个注意事项哦。”……据了解,支教期间,支教团成员还为学生带来了许多文艺美术劳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古诗的魅力”“趣味折纸”“芯编程”“医护急救”等课程,带领学生们走进各类知识殿堂,将课堂与实际联合起来,引导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孩子们十分期待每次的趣味课堂。”一名学生家长在与支教老师交流过程中表示。

“反哺”式爱心传承活动,是大学生知识付诸实践、回报家乡的平台,是山里孩子播种梦想、走出大山的窗户。反哺实践团指导老师方晓敏表示:“饮水思源,反哺故土,我们希望通过支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为孩子们点燃理想之光,不断发扬反哺团支教队的奉献精神,把青春与激情洒满大山与田野,让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陈音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爱心传承十四载!扬州大学反哺团“点亮”乡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