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团队

学生社区最美奋斗团队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4-01-16 15:28:14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成立党委书记、校长双挂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旨在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等全要素下沉社区、实现协同共育。为了有效组织和引领这一工作,学校党委决定由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常委、副校长共同担任社区建设团队带头人,指导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负责牵头组建社区建设核心团队。

团队成员主要由活跃在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组工干部和学工干部组成,平均拥有长达10年的党建思政工作经历,对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观察与研究经验,为学生社区建设奠定坚实工作基础。

团队成员拥有背景多元,涵盖了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控制科学等多学科领域。 其中,部分成员拥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研究能力与文字宣传能力,在社会工作和社区治理方面持续开展宽视域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为社区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方面的系统指导,同时,部分成员拥有信息化建设或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丰富实践,可以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智慧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团队成员较多在学校教书育人多年,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同专业学科学生特点、不同校区物理空间布局等非常熟悉,且较多拥有多部门多岗位历练的经历,因此在沟通协调联动各部门、形成强有力育人合力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

学校秉持“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力实施“现代书院制”和“全员导师制”,构建起新型校生、师生、生生关系,塑造了“共建共治共享”师生共同体,形成了可供借鉴的“12345”工作体系和高校版“枫桥经验”。2023年,学校先后承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究课题组工作会、广东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发挥示范效应,目前已形成广州国际校区经验持续溢出、一校三区因地制宜协同探索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立德树人全领域,把党建引领植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最前哨。持续高位推进,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党委书记、校长双挂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挂图作战,全力落实“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推进全员导师制”等44项工作任务。将支部建在学生社区,本科生按宿舍楼层、研究生按学科专业,网格化、矩阵式设置党团支部,实现党建引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创新思政教育,提升铸魂实效。紧抓建党日、国庆日,以及开学、毕业等关键节点,打造“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等多元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校史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发起“党心述芳华”等朋辈宣讲行动33场,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建强基层堡垒,夯实育人之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活动室、红色读书角、初心影院等为载体,定期开展党章学习、社区微党课、红歌音乐会等主题活动,探索“党建+”新模式,推动显性思政强化引领与隐性思政润物无声相互融合。

二、坚持全员育人,实现多方协同

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配齐建强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朋辈导生队伍。领导率先垂范,突出示范作用。校领导班子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班子成员带头担任学生入党培养联系人和成长导师,每周走进社区与学生面对面,话初心、谈使命,了解学生诉求、回应学生关切,引导学生增强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团队下沉一线,促进教学相长。辅导员工作室嵌入宿区,学业导师、辅导员与学生同在社区居住,切实做到“与生为邻”。学业导师由院士领衔,亲自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不定期与学生餐叙交流,为学生撰写家书。将新聘教师全员担任学业导师写进任务书,实施新晋学业导师提升计划,开发管理系统等落实考核激励。成长导师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知名校友等担任。专家学者等每周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等开讲博雅学堂/博约讲堂,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求真。朋辈积极参与,发挥互助力量。以“家文化”为纽带,建设学生朋辈帮扶中心,推动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朋辈导生,鼓励朋辈志愿者加盟“学业加油站”,开展朋辈课堂,提升同辈辅学共促效能。组建24小时全覆盖的心理危机识别朋辈队伍,实现对心理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干预。

三、坚持以生为本,完善评价反馈

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选择机会和差异化发展空间,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效能。落实“一线规则”,践行“枫桥经验”。线上“键对键”,健全“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工作机制,开通“一键话你知”校区意见建议邮箱,响应学生建议近800项。线下“面对面”,校领导领衔的管理团队、院士带头的教研队伍与学生开展茶话会50余场,共商共议学校建设与个人发展,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深化服务育人,增添育人“温度”。设立24小时服务驿站,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设置“校领导—管理干部—辅导员”参与的三级24小时值班制,“5+2”“白加黑”不间断,100%回应学生诉求3万项。定期开展爱心缝补、免费熨烫等系列暖心活动,运行在线报修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报修维修服务。激发内生动力,强化主体意识。完善校院两级学业发展支持体系,学生社区管委会、宣讲队等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全面承担社区日常服务工作。建立“校级负责人-院级负责人-辅导员-班长-宿舍长”五级社区安全管理体系,以点带面夯实“平安校园”建设阵地。

四、坚持环境赋能,提升社区品质

学校前瞻规划,把社区空间布局和校区建筑规划深度融合,让学生足不出户享有全人教育成长空间。共享优质资源,打造文化社区。每年举办“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选拔“学生青年大使”参与外事活动。构建“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配置研习活动区、生活配套区等多功能区,开展好时光众享会等品牌活动超250场。打造峻德书院“五育八雅”体系、铭诚书院“CHENG长”平台“一院一品”工程,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创新社区。主动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人才需求,与龙头企业探索共建实习基地等多形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深化新工科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新工科F计划2.0”,搭建国际化“体验-实训-孵化”全链条实践平台,让学生获得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学习体验。优化信息管理,打造智慧社区。推进“四个一”信息化工程建设,即“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一份表”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一张网”校园学生数据分析系统、“一体化”学生信息综合应用系统,构建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全过程服务机制。校区综合节能管理平台、学生宿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化集控系统等,以数字化赋能学生美好生活。

五、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全面发展

尊重多元评价与个性培养,激励学生广博儒雅、全面发展。国家奖学金得主智育、综测成绩全部双第一,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本科新生取得99.1%的通过率;2022年本科毕业生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录取,录取人数比上一年增长超300%,近10%学生参加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的寒暑期线上项目;一年级本科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学生在历届互联网+大赛中表现亮眼,共斩获金奖23项、银奖27项,铜奖9项,二年级本科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校运会一举打破其他学院14年连胜记录斩获团体冠军并获得蝉联。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业界、家长等认可,2023年631综合评价招生整体报考热度攀升至3218.4%。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