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探索人大特色“4+”学生社区新模式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时间:2024-01-19 11:30:19

中国人民大学对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要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凝聚社区建设共识,形成社区育人合力,打造特色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居住体验,筑牢社区安全防线,积极探索“4+”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在党建引领上用力,在关心关爱上用情,在服务管理上用心,努力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人大学子的成长共同体、资源汇集地、温暖避风港、交流互助园、励志加油站和创新创意田。

一、“加”——汇聚多方资源,形成社区育人合力

党委书记履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定期研究重点工作,组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统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明确党委学生工作部作为牵头单位。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社区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院系基层队伍、新生成长导师、专业工作队伍、物业保障人员、朋辈互助骨干、五育协同力量等8支队伍入驻社区开展工作。特别是优化调整新生成长导师配置,以宿舍为单位配置新生成长导师,1名导师结对辅导1间本科新生宿舍,依托社区内的“师友时间工作站”,鼓励师生“面对面”交流、“心连心”互动、“手拉手”进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寝室文化、和谐人际关系,养成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将心理支持、学业辅导、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成长发展支持资源引入社区,社区咨询辅导每周开展100多场次。将五育活动有机融入社区,利用社区空间邀请校内外名师名家开展美育工作坊、公共艺术讲堂、团体辅导、特色工坊等专题活动,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每学期开设20门名著阅读选修课,打造社区里边的读书班,大力营建书香社区。

二、“嘉”——聚焦学生参与,营造温馨特色文化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明亮千舍”文明宿舍创建行动,设立文明宿舍奖学金、优秀宿舍长荣誉称号等奖励荣誉,不断完善评奖机制,按学年评选十佳宿舍、示范宿舍、文明宿舍。每年组织开展十佳宿舍展评会,对安全和谐、特色突出的学生宿舍进行展示和表彰。每学期开展“社区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分文化篇、生活篇、运动篇、交流篇、休闲篇五大主题,突出温馨、温暖、温情特色,打造社区文化矩阵。启动“社区微改造”项目,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热情、汇聚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提出规划建议、参与环境改善和文化提升,促进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营造安全有序、美观舒适、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建设特色学生社区文化。组建学生社区发展协会作为社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安全文明宣传、社区空间运营、文化活动组织、创意设计规划等工作。

三、“佳”——线上线下结合,提升社区居住体验

在总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拓展社区内学生成长活动空间。截止2023年10月,已建成有立德学生成长空间、品园之家、知行之家等学生成长活动空间2500多平方米,涵盖学习阅读、研讨交流、团体活动、咨询辅导、特色主题、展示休闲等10类空间,平均每周预约近1500人次、服务师生超过5000人次。依托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建有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综合服务中心(线下服务大厅),简化办事环节、优化线上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师生办公学习效率。线下大厅提供59个服务窗口,平均每年为师生群众提供约53000人次线下服务。网上办事大厅面向师生提供155项服务事项,上线以来已完成近56000人次事项办理,累计服务师生19000余人。2023年10月,出台《中国人民大学接诉即办工作办法》,完善党委领导、专岗接诉、首接负责、制度保障、技术支撑有机融合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

四、“家”——筑牢安全底线,营建和谐文明氛围

学校认真开展面向所有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专家安全讲座、安全教育馆现场教学、灭火器实操、逃生帐篷体验、安全教育游园会、反诈主题电影观赏、安全纪律班级宣讲提醒等多种形式,拓展安全教育广度深度,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防范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2023年,邀请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单位为1600多名新生宿舍长和全体社区辅导员、公寓管理员等社区工作骨干开展4学时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前布局,开学前在全部2023级新生宿舍和校内公共空间醒目位置张贴“反诈8问”安全贴士、进行全时空提醒。每月开展学生宿舍安全卫生文明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督促和整改,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自觉树立“宿舍是小家,维护靠大家”意识。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