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 教材研讨启新程,共筑教学新未来
开启知识传承新篇章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对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召开了此次教材研讨会。这也是学院自成立课程组以来的首次教学活动,意义非凡。
学院共设有 14 个课程组,涵盖了语言类、算法与系统类、开发类、电路基础类等多个领域,全方位覆盖了信息类专业的各个知识板块。这些课程组如同精密仪器中的关键齿轮,相互协作、紧密配合,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此次教材研讨会,正是各个齿轮协同运作的关键。
多元融合,夯实教学根基
14 个课程组:多元融合
学院精心组建的 14 个课程组,宛如 14 颗璀璨星辰,照亮了学子求知的征途。这些课程组涵盖语言类、算法与系统类、开发类、电路基础类、电路设计类、信号处理类、操作系统类、单片机类、机器人技术类、AI 应用类、通讯与组网类、工程基础类、实训与综合应用类、数字素养类等多个领域,全方位覆盖信息工程学科的方方面面。
夯实教学根基
语言类课程组,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为学生筑牢编程根基,开启数据世界大门;算法与系统类聚焦核心算法与系统构建,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开发类紧扣行业需求,从 Web 开发到移动应用,培养实战型开发人才;电路基础与设计类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入电子世界,探索电路奥秘;信号处理类、操作系统类、单片机类则分别从信号解读、系统操控、芯片应用等角度,赋予学生专业领域的精湛技能。
数字素养类与 AI 应用类紧密追踪前沿科技,深度融合 AI 工具,全力培育能在智能时代勇立潮头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 AI 技术开展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潜能,让学生在探索科技前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这些课程组相互交融、协同共进,持续优化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大力推动课程体系的深度变革与创新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培育兼具高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信息类专业人才打造了稳固基石,成为学院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力量,引领学院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不断前行,助力学生在科技创新与创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线上线下齐发力,共研教材新方向
01线下研讨,思维碰撞
开发类课程组的老师们齐聚 28-401 教室,开启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教材研讨之旅。组长程勇勇老师率先登场,详细解读教材选用的相关文件,从国家政策到学院要求,无一遗漏,让老师们对教材编审、选用的标准和流程了然于心。紧接着,他又化身 “技术指导”,耐心讲解“教材 GO” 小程序的教材征订操作流程,从登录平台到提交审核,每一个步骤都演示得清晰明了,确保课程负责人能按时、精准地完成征订任务。
在教材预选讨论环节,气氛愈发火热。各课程负责人依次汇报预选情况,Python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 前端开发等课程的教材成为讨论焦点。老师们结合课程目标、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版本适用性、更新情况等进行深入剖析,力求选出最契合教学的教材。
机器人技术类课程组同样聚焦于教材选定这一关键任务。组长翟建斌老师开篇强调教材选定的核心原则,凡选必审、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择优、唯一性、稳定性、本科适用等原则,犹如六道 “关卡”,为教材筛选保驾护航。
组员们依据原则各抒己见。石文慧老师结合 2024 级机器人工程专升本 1、2 班的学情,阐述教材选择依据,充分考虑学生学术水平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度;郑志老师则着眼于专业背景与课程设置,关注教材的学术前沿性,优先挑选近五年出版的教材。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自动控制原理》《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等课程的适配教材逐渐浮出水面。
02线上交流,智慧共享
除开发类与机器人技术类课程组外,其余课程组借助线上会议平台,打破时空束缚,开启智慧碰撞之旅。例如,AI 应用类课程组的线上研讨会上,老师们仿佛置身同一间虚拟教室,随时分享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从教材的选择技巧,到使用过程中的心得,再到更新换代的考量,每一个话题都引发热烈讨论;
语言类课程组同样借助线上平台畅所欲言。老师们围绕教材的择优原则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在众多同类教材中挑选出质量上乘、适合本科层次教学的精品。有的老师提出,要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层层筛选,权威性与适用性兼具;还有的老师强调,近五年出版的新教材更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应作为重点考量对象;
通讯与组网类课程组的线上研讨则聚焦于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老师们纷纷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出现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比如,一些新兴的通信协议、网络架构在教材中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所学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建议在教材选用时,增加对教材更新频率、行业案例融入情况的考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学生所学紧跟时代步伐。
教材研讨成果: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这场教材研讨会犹如一场知识的盛宴,为学院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丰硕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的充分交流与研讨,各课程组进一步明晰了教材的选择标准和使用方法。在选择标准上,不仅严格遵循凡选必审、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择优、唯一性、稳定性、本科适用等原则,还充分考量教材与专业课程的适配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助力以及内容的时效性等因素。
在使用方法上,老师们交流了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利用教材,如结合教材案例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教材习题巩固知识、通过教材拓展阅读激发学生探索欲等。这为后续的教材选定工作指明了精准方向,确保每一本教材都能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得力伙伴。
同时,此次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优质教材的选用,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促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如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在研讨中得到更多启发与应用;课程组的协同合作,让教学资源得以整合优化,形成强大教学合力。
展望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此次教材研讨会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程组建设,提升教师团队教研水平;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探索更多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力求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院发展、社会进步贡献磅礴力量,向着教育新高峰奋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