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一小时活动回顾丨非遗绒花手作体验之旅全记录
绒花制作技艺,江苏省南京市传统技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绒花题材寓意造型大多取自民间生活符号祥瑞,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趣。
3月21日下午,在西14沙龙空间开展的绒花非遗体验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通过引导参与者领略千年非遗的东方美学智慧以美育润心,匠心传承东方美学;“勾条”“打尖”“传花”……以劳育砺行,实践锤炼工匠品格,结合现代材料焕发新活力以智育启思,创新激活传统基因。南岩书院秉承着“实践乐园”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精神为文化底色,致力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实践,立足于“五育融合”,通过传统技艺创新的沉浸式研习,让百廿金丝在青年学子指尖绽放时代新韵。
活动在一段对绒花历史、民俗寓意的详细讲解中拉开帷幕,学生们沉浸在绒花所承载的千年文化里,“德育”的种子就此种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被悄然激发。
活动现场,同学们一同观看绒花制作教程视频,视频里传统绒花制作的精湛技艺与扭扭棒创新制作方法相结合,让“智育”贯穿活动全程。当学生们接触到滚绒、打尖、传花等简化的绒花制作技艺时,对传统工艺原理的探索之旅也随之开启。
学生们通过赏析传统绒花的形态美与象征意义,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他们将内心对美的理解融入作品,艺术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力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对形式美、工艺美的领悟也更加深刻,这是活动中“美育”之处。
在亲手实践中,“劳育”的一环实现,学生们体会到手工劳动的细致与不易。在分析铜丝固定作用、思考色彩搭配奥秘的过程中,空间思维与动手能力不断得到锻炼。
此次活动既是对“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理念的实践注解,更是五育融合视域下传统文化育人范式的创新探索,也为后续开展更多非遗、传承、文化类活动积累了经验,未来南岩书院还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代代相传,助力构建更具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