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崇德书院打造“1234”人才培养模式
崇德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探索“一二三四”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工程、三个特色、四个途径的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实践模式。营造“三全”育人环境,紧密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特点和需求,输出靶向服务,提高治理能力,提升育人温度。
一、一个目标:立德树人为目标
以打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园地、管理服务学生基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为目标,开展崇德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充分挖掘高校校园育人价值,落实育人实效。
二、两个工程:“党建+服务”工程促管理服务双提升
1.党建引领工程 一是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榜样、带头作用。实施“点对点”重点帮扶工作,引导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打造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网格化党建管理体系,将党建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生态环境。二是实践引领。实施党务活动课程化,构建“1234+8”党建工作模式,推行“1+N”学习法,搭建“六微”网络育人平台,通过建立读书角,成立俱乐部等方式,引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育,把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教职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养。三是规范引领。通过“规范到支部”“思想到支部”“资源到支部”“评价到支部”“保障到支部”的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学习基础,引导教职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牢基础。
2.服务下沉工程 一是资源下沉。实现学校党建、团学、学工、教学、生活等可支配教育资源的服务下沉。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思政、生活思政的教育影响力,激发学生潜能,以综合性、制度性管理模式保障学生的多样需求。二是拓展物理空间。打造党建活动室、党建宣传长廊、党员读书角等党建基础阵地。三是管理服务下沉。辅导员办公地点调整至书院内,入驻学生宿舍,专业化全员育人队伍下沉到社区;成立学生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调解、心理异常帮扶等服务,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四是优化育人环境。设置“医学誓言墙”、“阳光驿站”休闲区、“有氧书吧”等集思想引领、图书阅读、生活服务和学习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以振奋学生的精神,丰富学生的内心,便利学生的生活,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沃土。
三、三个特色:“全员参与”促“三全育人”
1.组织体系建设维度 重视基层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组织延伸建设,以及其在多方主体中发挥的引领与聚合作用。一是搭建“党总支—党支部—层长—寝室”四级网格化党建架构,构筑书院网格化党建工作体系,让学生社区成为常态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二是建立多维联动机制,建立“书院——院系”、“书院——社区”、“书院——后勤”的有效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的汇聚和有效互动。通过完善学业导师选聘和管理细则、朋辈导师寝室联系制度、双院育人制度等制度体系,将专业教师、行政部门人员等在内的导师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如让学业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解决学生学业、生活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形成协同育人力量,结对支部定期深入学生社区,通过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遴选优秀党员教师,结合个人兴趣特长成立若干俱乐部、工作坊,有序开展科学研究、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努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一站式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 坚持文化浸润 崇德书院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开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一是从显性教育入手,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及实践思政教育。围绕学生端正治学态度、提升个人修养、锻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开设以《经典名著导读》为核心,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世家训导读》《中国家庭礼仪文化》等为拓展的通识类教育课程,辅助以“经典诵读”传美德,“诗词大会”提素养,“专题讲堂”拓视野,“走进节日”袭传承等为实训内容的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技巧,开阔其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涵养其气质,养成其独立的人格,使学生逐步把自身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和强大联系起来,自觉融入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二是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认知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建立“读书角”,成立“国潮雅集”俱乐部,以学习型社区创建为抓手,搭建公共学习平台,积极开展共享式和开放式的全员阅读活动。立足文化与历史传承主旨,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举办了时代感与感染力兼备的社区活动。这些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既符合了当前文化传承的主题,又使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深植于每位同学的心中。
3. 学生自主管理工程 成立学生间“伙伴关系”的自我管理体系学生组织,目前书院成立有“汉服社”、“墨雅诗词社”、“思哲辩论协会”、“光影摄影社”、“承古博今社”、“棋艺社”等六个校级社团。围绕书院育人目标,以强化学生社团“四自职能”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主动性,通过“崇德快乐街”“疫情之下科学健身”“陶瓷我来做”等学生自主开展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生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管理,激发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性动机,将社区建设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营造朋辈教育新生态。
四个途径:紧扣立德树人,把书院建成一个“家”
崇德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实践探索,聚焦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致力于以下四个途径:
一是优化社区空间。学生社区是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即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服务等需求嵌入学生社区。崇德书院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生活需求,改变原来仅仅作为单一居住功能区的定位,变成有效集合居住、生活、日常社会交往互动等功能的生活共同体,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为学生社区更为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撑。
二是组织下沉社区。坚持一线原则,学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服务组织、心理健康组织、指导教师队伍下沉社区。包括学生党支部、书院学生管理组织、心理二级辅导站,聘任学业导师、常驻导师、朋辈导师等,入驻学生社区,深入了解学生,开展教育、管理、服务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明确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活动。
三是深化育人内涵。开设通识核心课程、特色实践课程、书院各类特色活动,深挖书院特色内涵,持续开设通识核心及实践课的特色课程,打造书院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和传播“三大文化”为抓手,构建“中西兼顾、国学为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西融合,彰显传统”的书院特色文化,打造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品牌,注重书院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成果凝练,满足师生成长发展需求。
四是探索师生DIY智慧社区。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区是“我家”,结合现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开展多项学生社区建设活动。如构建学生间“伙伴关系”的自我管理体系、线上线下的学生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书院书记见面日”,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探索。依托宿舍智能化门禁系统、线上学工系统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和管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和效能。
近年来,书院依托“墨雅诗词社”、“承古博今社”等社团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品牌实践活动,构建“1+1+3”思政育人新模式,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格局”,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经实践检验“七彩崇德”通识教育育人体系社会反响很好,先后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同时,崇德书院围绕“七彩崇德”通识教育育人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作导向,致力于“双院制”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书院制育人优势,以实现四大体系建设(便捷温馨的生活服务体系、教师主导的学业辅导体系、独具特色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以学生为本的民主管理体系)为核心,努力建设格调高雅、充满活力、独具特色、师生认同的书院文化。书院现设有七彩空间、文化长廊、思邈堂、学子驿站、荣誉室、会客室、谈心室、洗衣房等功能区。
截止目前,书院取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如“大学生班级日志”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大文化协同育人微信平台构建探索》获批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论“高势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及其实现—以高校党史教育为例》获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感恩父母,尊老孝亲》传媒作品荣获河南省高校好新闻一等奖;重阳节“尊老孝亲”之“温暖我岁月,守护你余生”微视频获得河南省第二届高校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等荣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