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打造“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外国语学院立足语言学科优势,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构建“外语+思政”“外语+专业”“外语+文化”的育人生态,坚持在跨学科交融中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与素养培育,助力学生成长为“外语精、专业通、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一、打造“外语+”协同育人共同体
(一)领导力量领航,强化外语思政引领
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开展“书记有约·思政领航”,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引导学生以外语视角讲好中国故事。院长参与“院长有约·学术导航”,以《语言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径》为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启发学生思考外语专业与国家发展的关联。
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开展“书记有约·思政领航”.png
学院院长参与“院长有约·学术导航”.png
(二)专业教师赋能,深化外语能力提升
推行“导师有约·外语工作坊”,专业教师每周入驻社区,开展“同声传译实战模拟”“俄语诗歌朗诵技巧”等特色活动。笔译教师团队开设“翻译诊所”,针对学生提交的翻译作品进行“一对一”点评。
专业教师开展“导师有约·外语工作坊”.png
(三)班主任与辅导员护航,构建外语学业支持网络
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外语成长档案”计划,针对学生英语、俄语专四专八考试需求,制定个性化备考方案。辅导员通过“外语学业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干预学业困难学生。
班主任与辅导员开展学生座谈.png
(四)行政人员暖心,优化外语服务保障
学院教学办开设“外语教学咨询角”,解答学生关于选课、国际交流项目申请等问题;学工办举办“外语人才双选会”,提供外语类岗位200余个;团委打造“外语文化驿站”,设置“多语种图书角”,营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
学院教学办开设“外语教学咨询角”.png
二、构建“外语+”立体化育人体系
(一)学术领航,厚植外语专业根基
“外语名师面对面”:邀请我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深入社区开展学术讲座,分享“外语研究前沿方法”“俄语语言学新趋势”。
(二)文化浸润,培育外语跨文化素养
“红色外语课堂”:开展“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片段,录制双语微党课视频。
(三)实践淬炼,提升外语应用能力
“外语志愿服务”:组建“丝路外语志愿服务队”,为中国-中亚外长会晤、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等提供翻译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
(四)心理护航,守护外语学子心灵
“外语心理沙龙”:开设“外语学习焦虑干预”“跨文化适应心理调适”等主题工作坊,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培养健康心理。
三、凝聚“外语+”多方育人合力
(一)外语议事会
每月召开社区议事会,邀请师生代表围绕“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国际交流项目拓展”等议题建言献策。
学院召开社区议事会.png
(二)外语深造加油站
联合新东方、高途教育等机构,开设“考研留学规划讲座”“深造面试指导”,近三年深造录取率提升25%。
学院教师深入社区为为考研学子送上慰问礼包.png
(三)外语校友导师计划
邀请在思译、快译猫等单位工作的校友担任导师,开展“职场能力提升”讲座,分享国际组织应聘经验。
四、活动成效:学科特色赋能育人创新路径
(一)以学科特色为支点,构建“外语+”育人生态
将外语专业优势融入社区建设,通过“外语+思政”“外语+专业”“外语+文化”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二)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形成“外语+”育人合力
通过“队伍入驻”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推动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企业导师等多元主体下沉社区,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陪伴、全方位服务”的育人格局。
(三)以品牌活动为载体,彰显“外语+”育人特色
打造“外语戏剧节”“红色外语课堂”等品牌活动,以沉浸式体验、项目式学习提升育人实效。
五、未来展望
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育人资源数字化、服务流程便捷化、管理手段智能化,在“外语+”育人实践中书写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担当,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外语专长”的新时代外语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