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土测院(南充) “一站式”社区建设实践案例 以“讲、赛、践、炼”驱动社区多元育人
一、组织架构:三级协同治理网络(一)核心团队建设
为打造功能完备、活力充沛的社区育人空间,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将 “一站式” 社区、青年志愿者之家与学生活动基地有机融合,组建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一站式社区工作站,以下简称“社区”。依托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入驻管理与建设,精心选拔并组建了一支12人的专项工作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在 “讲、赛、践、炼” 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
1.策划执行组:统筹文化活动月主题设计,“讲”思路,“炼”创新思维与组织能力;
2.资源管理组:承担物资调配与旧物改造,“践”行资源高效利用理念,“炼”就资源管理技巧;
3.宣传培训组:负责活动宣发并开发《志愿服务标准化手册》,“讲”手册,开培训,“赛”宣传创意、“炼”宣传技能。
(二)全员参与机制构建"1+3+N"组织体系:
1个核心:青协骨干团队
3级梯队:社区站长→社区项目组长→普通社区建设者
N方联动:以精品活动吸引全校同学参与
二、活动体系:三维育人矩阵(一)日常运营体系1.社区周例会"三位一体"模式
(1)工作布署:任务树分解
①目标拆解
以“非遗文化月”为例,将总目标分解为三级节点:
非遗文化月工作布署分解图.png
②能力培养
社区成员“讲”解工作进展,及时沟通问题;“践”行任务分配,“炼”就项目管理能力;开展任务完成速度与质量的“赛”比,激发工作积极性。
(2)能力培养:双轨赋能机制
1)口才培养
①即兴辩论
预设10个争议性议题,抽签组队辩论。“讲”观点中锻炼逻辑表达,“赛”攻辩中提升应变能力。
②主题演讲
要求按“故事+痛点+方法论”结构展开(如“社区矛盾调解案例-沟通障碍分析-非暴力沟通四步法”)。提供《TED演讲技巧手册》及PPT模板库,含数据可视化图表、案例对比模块。“讲”故事、析痛点、分享方法论,“炼”就演讲技巧。
2)学习深化
提供场地给予“一站式”社区全体成员做专业竞赛项目与专业学习。“赛”中巩固知识,“践”行专业技能,“炼”就专业素养。
(3)经验共享:金点子案例库
①分享成功志愿服务项目案例,“讲”经验、“学”思路。
②每月征集小组成员创新提案,提案者“讲”创意,参与讨论者“炼”思维。
③雏形志愿服务项目坚持与创新,“践”行创新想法。
2.社区月例会"三镜管理法"(1)望远镜:月度重点工作清单
衔接年度战略,例如将“油院路社区凝聚力提升”分解为“12月重点任务”,“讲”目标、要求,明方向,“践”计划,“炼”就目标管理能力。
核心任务1:组织邻里文化节(权重40%);
核心任务2:完成独居老人安全排查(权重30%);
支撑任务:志愿者急救技能培训(权重20%)。
(2)显微镜:影像复盘机制
①初始孵化
举办各类系列活动筹备会与启动仪式,例如提前筹备“非遗文化月”活动,正式拉开活动序幕,营造浓厚氛围。
②过程溯源
调取活动全程拍照、录像(如敬老院服务日),截取关键片段。复盘志愿者操作规范度、居民参与情绪峰值。“践”活动,“炼”组织协调能力;复盘“讲”问题、“赛”改进方案,提升活动质量。
(3)反光镜:问题-对策台账
对问题分类建立问题-对策台账,每项对策明确“责任人+验收标准+完成时限”。“炼”就问题解决能力,“践”对策,“讲”解决过程与成果。
(二)社区主题文化月建设
1.非遗文化月(锦绣篇)
开展扎染、漆扇技艺体验坊、“匠心守艺”非遗刀画传承手工活动。
组织者“讲”技艺历史与制作方法,参与者“践”行技艺,“赛”成果,反复练习中“炼”技艺水平。
2.党建文化月创建“红色读书角”、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组织参与者分享读书心得“讲”红色故事,以“赛”促党史学习,实地参观的践”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炼”就爱国情怀。
3.志愿服务月(讲践结合)雷锋精神故事会、双碳宣讲志愿系列活动、生态保护实践系列活动。
“讲”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讲”双碳知识,“践”行环保行动,“炼”志愿服务能力。
(三)社区管理创新体系1.资源循环系统(实施"社区工作站焕新"工程)
2.旧物改造工坊、以物易物"集市。
3.“讲”创意,“践”行改造,“赛”作品,“炼”创新与动手能力。
三、社区评价模式:可视化激励体系(一)黑板报动态管理系统月度星榜、项目进度树和能力成长图,将志愿者的任务完成度、项目进度和技能提升轨迹可视化。以可视化成果激励志愿者积极参与“讲、赛、践、炼”,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二)多元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机制从不同维度评估志愿者在“讲、赛、践、炼”中的表现,评价结果与荣誉评定、考核挂钩,激励志愿者全面发展。
评价机制.png
四、社区长效机制与典型成果
(一)三全育人机制
全程参与:构建“招募-培训-实践-考评”完整闭环,让学生在各环节充分“讲、赛、践、炼”。
全员覆盖:推动100%参与,全面成长实现五育融合。
全面成长:达成五育融合显著成效。
德育:党员通过“讲”党课、参与志愿服务“践”行责任。
智育:以“赛”促学,参与专业竞赛。
体育:筹备篮球赛、足球赛等学院赛事,“赛”中“炼”体育技能。
美育:“讲”设计思路、“践”创作提升审美。
劳育:策划并跟踪超2000小时公益服务,“践”中“炼”组织执行能力。
(二)“讲、赛、践、炼”典型示范案例1."刀画传承"团队: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三下乡院级二等奖
2.“木暖花香”团队:孵化"木暖花香•油柚共赴"项目“志愿石大•优秀项目”(南充校区)初赛第三名
3.天下第1队: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数智化企业沙模拟经营大赛二等奖
4.绿色脉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6周年精英联赛(2023-2024)龙鼎奖四川赛区二等奖
5.凡哥说的都队:2024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赛项一BIM数维设计建模)二等奖
6.课外开放性重点实验立项:地下受限空间天然气燃爆动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7.张澜纪念馆年度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8.唱脸谱合唱团: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放歌龙井湖 祝福献祖国”迎新合唱比赛特等奖
五、社区经验启示本案例通过组织重构、活动创新、评价改革三维发力,形成三大经验:
1.激发内驱力:通过"任务认领制"增强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讲、赛、践、炼”。
2.构建生态圈:打造"活动-育人-反馈"良性循环,使“讲、赛、践、炼”相互促进。
3.强化获得感:建立"成长可见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讲、赛、践、炼”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