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夯基·五融聚能:队伍深耕助力“星火”社区迸发育人“大能量”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直面传统学生社区“重管理轻育人、重事务轻赋能”的痛点,以“队伍入驻”为突破口,实施“驻站领航”计划,创新构建“五维·五融”星火社区育人体系。通过推动党建先锋、双师协同、学生自治、暖心服务、云端引领五支队伍扎根网格,打破专业壁垒、校地界限与虚实边界,打造价值引领“先锋社区”、师生共享“导航社区”、强能扶志“励志社区”、心灵氧吧“幸福社区”、清朗新风“网络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育人生态。
近年来,学院充分依托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优势,年均推出社区品牌活动80余场,学生参与率达85%;获批学校特色“微社区”、“区长制”社区试点单位等,建设经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展示,社区活动在新华网等媒体平台报道,实现学生社区从“物理空间整合”向“育人能量裂变”的范式跃迁。
一、先锋社区:党建队伍领航铸魂,融通“学科势能”立高度
学院坚持以“星火思政暨党建引领计划”为社区育人“核心引擎”,依托“红色动能+学科势能”双轮驱动,打造“支部扎根生活区、党课嵌入成长链”的先锋阵地。18个师生党支部全域入驻学生社区,创新推行“星火赋能”三阶培育体系。一是实施筑基工程,由教工党支部领衔“星火赋能”师生对话坊,每周面向专业学生开展“化工安全中的红色基因”“碳中和战略的学科使命”等师生研讨,累计开展系列活动20余期,实现本硕博专业全覆盖。二是实施强链工程,推行“一支部一品牌”计划,落地“博士工作坊”“红色科研路”等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将石油化工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三是实施燎原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实行党员社区值班值,组建“物理化学攻坚组”“化工原理突击队”等,开展学业帮扶,实现“红色基因”与“学科特色”双向赋能。
“星火赋能”师生对话坊.png
二、导航社区:双师队伍协同拓路,融汇“成长资源”强力度
聚焦学生职业成长需求,学院组建由“校内导师+校外专家”构成的“双导师库”,将优质资源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校内选拔30余名青年教师担任社区成长导师,涵盖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科研启蒙等模块,在学生社区开展“寓”见优师、“教授下午茶”“社区学术角”,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校外与新都区委政法委、桂林派出所、中石油川中油气矿、京博石化等单位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聘任学生社区法治书记、法治导师、职业导师、就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等,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资源矩阵,常态化开展“简历门诊”“校友会客厅”等活动,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使社区真正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加油站”。
社区双师队伍为学生成长护航.png
三、励志社区:学生队伍力行共治,融创“微格赋能”提精度
以学生队伍为自治核心,在院内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构建“区长-楼长-层长-寝室长”四级网络,形成“需求收集-分级处理-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在“区长制”社区牵头建立“星光联络站”,搭建多学院沟通平台,构建“赋权+赋能”的共治生态。面向学生开放社区场地预约,孵化“社区榜样领航计划”“社区原创音乐作品”等学生社区活动精品项目,鼓励跨专业联合开展社区活动,举办“宿说风采·寓见美好”社区文化节、“寓”见榜样、“趣味运动会”等,激发社区内生动力,真正构建起“学生事学生管、学生活动学生办、学生成长学生促”的励志社区新生态。
学生开展“宿说风采·寓见美好”社区文化节.png
四、幸福社区:服务队伍浸润暖心,融聚“心灵氧吧”增温度
依托“心灵氧吧”工作室建设,实施心健导师入驻社区,开设“情绪解压舱”,推动心理服务与生活保障直抵学生需求末梢。结合“一月一主题”,创新开展“心栖别苑——心悦读书会”“绘见我心”“心沙漫舞”等精品活动,社区微视频作品《不必完美》获全国高校心理微电影创新剧目、四川省高校心理微视频比赛一等奖。在学生社区设置“解忧信箱”,同步开通线上通道,收集学生关于学习、生活、社区等方面的意见反馈,将学生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社区的“行动清单”,提升学生归属感。
“心沙漫舞”心理团辅活动.png
五、网络社区:云端队伍清源树帜,融育“正向燃动”扩热度
突破物理空间局限,建立学生社区线上社群矩阵,构建云端队伍“清源+创优”双向机制,净化网络生态、激发参与热情。多维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社区网络文明指数。实施“原创内容培育工程”,举办“反诈短剧创作赛”“非遗我来讲”“趣说国宝”等文化品牌活动,让流量成为正能量的载体,社区作品获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特别展播奖,着力将网络空间建设成学生社区的“第二成长阵地”。
社区网络文化作品培育交流.png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队伍入驻”激活“五维社区”育人势能、贯通“五融策略”实践路径,构建“星火”社区育人样板。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夯基-聚能-辐射”进阶模式,让“星火”社区的实践智慧照亮更广袤的教育沃土,实现从“星火”到“燎原”的育人生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