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区党建“三微三力”,做好学生成长大文章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按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以“三微三力”工作模式为抓手,通过共创“微党课”、躬耕“微实践”、投身“微服务”,以“小”见“大”、聚“点”成“面”,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社区“保障力”,不断拓展理论铸魂、实践育人、服务强基的空间和阵地,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大文章。
一、微党课铸魂:理论“滴灌”提升思政引领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新招、妙招、实招“沉浸式”增强思想引领,推动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实现人人上讲台,人人都分享,人人都受益。学院组建由党委书记领衔、思政课教师主导、优秀学生参与的“思源宣讲团”深入学生宿舍、学生社区党建之家等社区一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能源科技与文化等主题开展“西柚大家微讲堂”品牌活动,通过开发“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百年党史中的石油红”等特色课程模块,采取观摩式、访谈式、情景式、体验式等一大批别开生面的创新形式让党课党味更纯、鲜味更足、吸引力更强,前三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活动累计300余场,覆盖12000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微实践笃行:“四位一体”提升人才竞争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依托“讲·赛·践·炼”平台,引导学生讲真感悟、赛真本领、践真行动、练真才干。一是依托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指导各学院学生参加“西柚青年说”、“梦溪青春心向党”等演讲活动,二是开展“弘毅杯”摄影比赛、国庆专题征文比赛等竞赛活动,以赛促炼、以赛促学、以赛促思。三是围绕“追寻、传承、铸魂”三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赴塔里木油田、玉门油田、三苏祠等地开展行业认知、岗位锻炼,赴西南油气田开展“能源大思政课”教学实践,让教师讲出更接地气、更具“油味”的思政课。四是开展多类体育赛事,锻炼身体提高生理素质,学院积极对接校级赛事,参加春季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院篮球联赛等项目;自主举办“弘毅杯羽毛球赛”“师生篮球联谊赛”等体育活动,在热火朝天的体育赛事中激发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在锻炼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以讲促学、以赛促能、以践促知,以炼促志"的立体化培养,在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
三、微服务暖心:共建共享提升社区保障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师生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努力打造集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宜育宜学宜居”生活社区。学院利用学生社区公共区域,打造一系列小型特色空间,如学术交流室、党团活动角、红色书吧等,实现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深度交融。同时,学院组建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组成的“服务先锋队”,定期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学业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诉求形成“需求清单”,开展“学业问诊”“心理护航”“职业导航”等专项服务,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站,推行挂牌党员宿舍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传”“帮”“带”模范作用。学院以“问题及时发现、需求精准对接、服务高效供给”的保障机制,更加准确地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建成平安、美好的社区大“家”,整洁、温馨的宿舍小“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持续探索、认真打造,以“三微”提升“三力”,将系统理论转化为青年话语,使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将知识传授拓展为能力锻造,使人才培养更具实效性,将单向管理升级为双向服务,使社区建设更具温度感。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三微三力”内涵建设,聚焦学生需求,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小阵地”续写学生成长成才的“大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