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和合·法学学术讲坛第59期 | 2025年第一期《大模型时代的法律人工智能》
2025年3月22日下午14:30,法学院在武侯校区T1-501举办了和合·学术专题讲座,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处处长王禄生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的法律人工智能”为题,聚焦法律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系统解析了技术发展脉络与行业转型趋势,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出席此次讲座的有法学院院长贺玲教授、部分研究生以及本科2022级、2023级卓越班全体学员,法学院副院长、石奎教授主持了讲座。
在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王禄生教授通过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度阐释。技术演进方面,系统梳理了法律人工智能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平台的发展轨迹,重点剖析了知识图谱构建、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突破对法律实务的革新作用。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大模型应用,王教授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法律大模型的架构特征,现场演示了智能法律文书生成、类案推送、风险预警等创新应用场景。
“技术赋能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价体系之上。”王教授创新性提出法律大模型“三维评价框架”,从准确性、可解释性、合规性三个维度构建评估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当前技术存在的“算法偏见”与“责任认定”等关键问题。对于行业变革趋势,王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将形成“人机协同”的新型法律生态,司法裁判辅助系统、智能合同审查平台等工具的应用将重构法律职业的工作范式。
在互动环节,法学院师生就“AI对法学教育的挑战”“法律科技伦理边界”等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互动与交流。王教授特别寄语青年学子:“法律人既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更要筑牢专业根基,在智能时代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据法学院院长贺玲教授介绍,本次讲座是学院“数字法治前沿”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后续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法学交叉学科建设。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为传统法学研究注入了创新思维,特别是关于法律科技伦理的探讨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学院计划将相关议题纳入本年度跨学科研究课题,鼓励师生开展创新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