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院一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案例】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向下扎根,向内赋能,向上成长

发布时间:2024-09-24 14:54:29

近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国家民委、四川省委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切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同时,各二级学院也积极落实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示范引领,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党委教师工作部协同各学院,陆续推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案例“一院一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工作、人才工作以及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建引领、榜样促进、实践培育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助力全体教师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激励教师勇担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

以党建引领向上成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成立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以教师思政、师德教育为先导”的工作导向,由学院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党政负责人亲自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工作,不断改进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各教师党支部将师德建设融入党员民主生活,组织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重温教育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讲座、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党员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严守纪律底线,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各教师党支部深入基层、社区,担当作为、服务奉献,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教师爱党爱国情怀。

学院党委以学科专业设立教师党支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支部书记,把政治方向和师德师风放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首位,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学院共3个教师党支部,支部书记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多名教师获得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称号。

积极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教工一支部积极探索“学科+党建”,把论文写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工二支部形成“汇聚点滴微光,绽放党建红光”的微光支部法,发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发展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教工三支部以“红色田野”实践为抓手,探索实现党建和教研融合发展之路。教工一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教工二支部获批首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工一支部“双融双铸”工作法获批为学校十大支部工作法。

以榜样力量向内赋能,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正面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2021年以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活动14场次。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依托,深化思想政治引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筑牢教师信仰根基,让教师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以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研讨,使师德规范成为全院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坚持引育并重,柔性引进纳日碧力戈教授为学院特聘院长;大力挖掘现有人才潜能,抓好中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优化人才结构;发挥榜样力量,宣传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让广大教师知先进、学先进、争先进,找准自身差距,明确努力目标。落实“青年教师1+1引航计划”,选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学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指导,将师德建设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相结合,指导青年教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良好的“传帮带”机制下,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迅速,2位青年教师成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加强团队建设。在教学团队方面,学院“民族学概论,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校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组织民族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深入田野开展实践,团队教师赴兰州大学参加第二届人类学教学论坛暨“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教与学”国际研讨会,了解国内外教学动态和成功案例,改进民族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社治+社创” 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新增国家级青年项目1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培育立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新增人才培养校外教学基地1个,团队中1人赴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开展有组织科研,2020年以来,学院教师团队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西部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0项。

2018年以来,学院16名教师先后赴境外或国内知名高校访学,1人获中宣部相关人才称号,1人获学校70周年立德树人成就奖,多人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以教学实践向下扎根,推动师生共同成长

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学院党委探索具有学科优势的师生共同成长育人模式,使教师在田野中发光发热、使学生在田野中看到中国。

学院教师团队基于实习基地优势,关注各民族同胞在社区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探索为各民族同胞的社区生活提供必要帮助的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落地生根,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构建“一线课堂”,使学生全方位了解社情、省情、国情,增强服务社会的迫切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卓越能力的西部特色社治人才。在一次次实践、服务中,教师们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也通过服务,实现教学、科研、服务、育人等多方面提升,达到既内化师德素养,又夯实教育根基的效果。

学院以“红色田野”实践课程为抓手,探索实现党建和教研融合发展之路,要求学生融入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调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具象了解,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重塑优良的人格品质。自2020年6月起,“红色田野”已完成田野日记256篇,田野推文26篇,田野调查报告近50万字,举行3次“红色田野”实践教学成果分享报告会。此外,通过“红色田野”,学院建立4个实践基地、达成一批校地合作项目、产出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还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出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师德师风高、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院3门专业核心课程获得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民族学获评教育部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点、省级一流学科、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民族学概论”获评省级示范课程、学校教学质量大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民族学概论》课程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获评被评省级特色专业,“社工整合实践”立项省一流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政-校-社协同培养民族特色社会治理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下一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党委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凝聚共识,以高尚的师德情操培根铸魂,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责任编辑:西南民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