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中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8月21日讯 2024年暑期,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采用集中社会实践与“返家乡”个人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33支校级立项社会实践团分赴四川、宁夏、西藏、陕西、新疆等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举措,深化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促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推动民族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践中,我校学子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共绘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学校积极创新实践模式,引领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辽阔,用心感受民族团结力量,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交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烙印在心中。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实践团赴阿坝州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等地,在实践中铭记灾难,感悟抗震救灾与长征精神。经济学院实践团通过经济调研、政策宣讲等方式,帮助当地群众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实践团赴普洱市参观调研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及历史文化遗址,通过实地学习和体验,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教学科研资料,提升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悟“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联合多所高校师生共70余人沿“汉藏羌彝走廊”探访红色遗址、调研乡村振兴,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聆听民族团结故事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在西索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经济学院开展“防非反诈”金融知识宣传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在蟹螺堡子聆听茶马古道上的“三交”故事
推广“道中华”,传承中华文化。“道中华”公众号作为学校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各学院将“道中华”推广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矩阵相结合,通过现场宣讲、艺术体验课程、文化墙绘制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乐山到芦山,从新疆到宁夏,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文化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在乐山多个机关和乡镇进行46场主题宣讲,向群众和学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艺术学院实践团在芦山县不仅通过红歌联唱、皮影体验等艺术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还积极推广“道中华”公众号,让当地师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团赴新疆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向当地群众讲解介绍“道中华”中祖国大美河山的记录、民族团结的故事等,宣传“道中华”平台。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实践团赴宁夏,通过多语种讲解、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践团在松潘县社区和学校,通过分享宣传单与剪纸作品、举办趣味比赛协同推广“道中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拍摄制作“道中华”系列短片、撰写专题报道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传播中华文化。
公共管理学院学子参观学习新疆建设历程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宁夏博物馆讲解中华文物
新闻传播学院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微团课录制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基层开展“道中华”宣讲
艺术学院在雅安市芦山县芦阳小学开展非遗皮影艺术体验课程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践团向松潘县社区居民推广“道中华”公众号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始终是各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子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红色历史场景,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战争的艰辛与伟大。化学与环境学院实践团在延安的实践中,通过寻访革命圣地、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电气工程学院实践团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深刻感受党的初心与不屈精神,弘扬红船精神。体育学院实践团深入遵义会议纪念馆和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遵义会议精神。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实践团赴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红军在甘孜州留下的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共上微党课,引导青年学子明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数学学院实践团到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和西昌市礼州会议陈列馆,追忆红色岁月,体验式“重走长征路”,深切体会到红军长征过凉山与当地群众的守望相助,矢志不渝谱写民族团结篇章。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在广元指导小朋友体验VR眼镜
化学与环境学院实践团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
电气工程学院实践团在嘉兴南湖聆听微党课
数学学院实践团体验式“重走长征路”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暑期社会实践团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田野调查、技能提升培训、医疗支持、电商带货等多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电子信息学院实践团在凉山州点对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组装太阳能小车,讲解《少儿编程》课程,播撒下科技改变生活的梦想种子。药学院实践团赴四川凉山州越西县,通过“推普+中医”的模式,推广普通话及药品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乡村医疗贡献青春力量。法学院实践团赴西藏开展推普工作调研,普及法律知识。建筑学院实践团参与乡村规划和设计项目,为乡村未来发展提供科学规划和建议。畜牧兽医学院实践团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当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商学院实践团先后走进冕宁县玖源火腿厂、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和合·商道”抖音直播平台,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谱写“铸牢”故事。
电子信息学院实践团在布拖县民族小学开展科普推普活动
法学院实践团为林芝市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建筑学院实践团在牦牛村进行墙绘
畜牧兽医学院实践团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广西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开展糖料蔗种植技术学习
药学院师生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展义诊及推普活动
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冕宁县玖源火腿厂进行直播带货、助农增收
返家乡看变化,青春不负韶华。除了开展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广泛号召学生参与“返家乡”个人社会实践,通过岗位实习、乡情民情考察以及服务家乡建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他们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实践模式,在社会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陈指怡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希望小课堂”上讲解新单词
电气工程学院王涛在兴庆区通贵乡通贵村参加防汛应急演练
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孔欣雨担任长春市残疾人联合会信访接待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