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 开启低空经济产教融合新篇章
【导语】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与项目式培养,学院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还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物流、测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划破校园上空,一架载着热咖啡的无人机从绵阳上马故事商业街起飞,精准降落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取货点。2024年12月26日,这场“空中配送首航”引得数百名学生驻足围观,大一学生王世杰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没想到课本里的技术这么快就落地了!这杯‘科技咖啡’喝起来格外香!”这场看似简单的配送实验,正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缩影。
从课堂到蓝天:无人机专业“破茧成蝶”
作为四川首批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走进专业实训室,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六旋翼教练机、大疆测绘无人机,以及模拟飞行操控台。“我们不仅要学理论,还要亲手拆装、编程、试飞。”学生曾浩峻正与蒲公鹰无人机俱乐部人员调试一架用于校园巡检的无人机,“上周去校企合作企业新投智城参观实践,了解到他们利用无人机巡检城区道路,我们也想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智慧校园上。”
图1 学生曾浩峻正与蒲公鹰无人机俱乐部人员调试一架用于校园巡检的无人机
绵阳“中国科技城”的产业优势为专业发展注入底气。这里不仅聚集了国内顶尖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还拥有全国罕见的“川协7号”空域——涵盖平原、丘陵、山地全地形的低风速试验区。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北川飞行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一次看到企业用复合翼无人机执行应急救援,我才明白课本里的‘三维建模’和‘实时图传’技术有多重要。”学生陈宇航感慨道。
校企共舞:破解人才与产业“两张皮”
“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本质是培养与需求脱节。”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陈曦坦言。为此,学院与多家企业签订项目式合作方向,企业工程师带着真实项目走进课堂。在《无人机机载设备》课上,绵阳市川交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测绘处处长曹迪锟展示了无人机测绘的最新技术,学生分组完成对西财天府绵阳校区的无人机三维建模,建模成果被学校采纳。“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我们惊喜,有的小组甚至考虑了城市复杂电磁信号影响的解决方案。” 曹迪锟表示。
图2绵阳市川交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测绘处处长曹迪锟无人机机载设备授课
校企共建的“双师型”团队更是亮点。拥有民航局CAAC教练员资格的纵横无人机教员郭猛钢,每周带学生进行户外飞行训练。“飞行前的气象分析、飞行中的应急处理,这些细节决定成败。”他指着一名正在操控无人机穿越障碍的学生说,“企业老师进校园,不仅能带来无人机企业的一线真实案例,还能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比仅仅通过面试更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我们公司预录用了3名毕业生。”目前,该专业首届学生中已有40%进入合作企业实习,起薪较传统工科专业高出20%。
图3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无人机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北川飞行基地上课
未来已来:低空经济的“天府样本”
“无人机配送咖啡只是起点,我们正在规划校园应急物资空中投送、智慧校园巡检等更多场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无人机专业负责人表示。随着绵阳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内建成“无人机创新工坊”,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并与成都、重庆高校共建低空经济产学研联盟。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正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支点,撬动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