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建设经验展示:智能科技学院“春蕾圆梦”辅导员工作室
一、工作室简介
1. 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工作室主持人徐晓明,工程师,曾担任智能科技学院团总支组织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各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国家安全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教学工作。现负责智能科技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从事以“奖、勤、助、贷、补、免”为基础的相关工作。2022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成功申报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工匠精神引领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研究》,发表该课题相关论文1篇。2022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2. 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致力于打造优秀辅导员团队,以提高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水平为突破口,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提供辅导员在资助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分享平台,加强工作实务交流研讨,拓展辅导员专业成长和发展空间,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助力,共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各项主题活动,为受助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提供保障,以资助资源满足学生就学保障,解决学生经济困难,做到就学有保障。定期确定重点关注群体,采取科学的帮扶措施,选择学生发展最需要的项目,提供最恰当的资助项目,务求可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感恩、诚信、励志主题教育和榜样模范引导,加强受助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工作室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鱼渔双授,志智双扶,春蕾圆梦”愿景,以“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为工作室精神,以“与时代发展同频,与学生工作共振,与学生需求合拍”为工作室理念,努力建立一个发展型资助育人、质量螺旋式上升的有效机制,增强资助育人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润物有声,资助有形。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1.建立“春蕾圆梦”工作室的工作机制
工作室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和辅导员素养提升、工作方法拓展、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致力于为学生们创造公平而全面发展的机会,通过对学生的“内修外训”,探索构建更精准、更科学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内修”包括学业帮扶、能力培训、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分阶段精准设计多工作节点和任务。工作室以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主要方法,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相结合,一方面着力提升困难学生的内在素质,打造他们强有力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有效推动工作室成员成长,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水平。
2. 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素质帮扶”的三项帮扶,提升资助育人导向作用
在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依据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校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发放环节,深⼊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组织实施诚信教育主题宣传项目,建立“导、约、评、查、催”五位一体还贷工作模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勤工助学实践资源,通过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学习锻炼,提高勤工助学育人成效。发挥“春蕾圆梦”作用,培养学生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角色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3. 加强资助政策学习,规范资助工作管理
认真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做到理解和运用,准确把握、规范操作,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惠及到每一位贫困学生。制定资助管理工作制度,做好贫困学生认定和评审工作,按年、班级分类存档备案,评审结果公式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从精准认定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在大数据时代,精准资助要从大数据方向着手,建立符合学校学生的资助评价标准,多维度对比分析,形成在校学生的数据库,借助信息化平台,数据共享、自动推送、资助育人等功能,精准确定资助对象。
4. 提高资助育人内涵认识,强化宣传效果
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价值体现,基于资助育人工作室打造资助育人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学生资助育人效果,加强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从资助宣传角度出发,强调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在资助过程中,将资助政策规定和受助学生信息公开,通过宣传栏、广播和主题班会进行宣传,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权利,把资助工作制度化、公开化。在资助类相关活动基础上,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水平,推进学生资助管理质量建设常态化。
图一:工作建设思路
三、工作室建设内容和预期成效
1. 建设内容
(1)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春蕾圆梦”工作室。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三全育人视角,通过“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素质帮扶”,建设成为以资助育人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辅导员有追求、能真正提升育人能力,能够在培育大国工匠中贯彻“三全育人”精神的工作室。
(2)形成制度流程化、程序显性化的工作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各项手续,将制度流程化、程序显性化,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效率。通过制度建设、资助育人措施创新进一步优化资助资源配置;做到精准资助,培育典型,形成特色资助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环节严把政策关,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切实做到资源精准分配,达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措施精准、资助成效精准的效果。
(3)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工作模式。
工作室的资助育人就是要解决过去资助和育人两张皮,不能把资助只停留在给钱上的做法,就是要育人功能,让资助工作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让资助育人的理念和方法进校园、进宿舍、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了解学生动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 预期成效
(1)完善工作室基础建设,逐渐形成“设备齐全、场所固定、资料丰富”的条件。
(2)建立完善工作室制度,包括工作室的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逐渐实现工作室组成人员从“一个人员多种身份”向“专人专岗”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资助育人制度,完善“奖、勤、助、贷、减、偿”,构建六位⼀体的资助工作体系。
(4)加强资助政策学习,规范资助工作管理,评审结果公式化、管理工作制度化,形成制度流程化、程序显性化的工作模式。
(5)建设共享平台,扩大建设成果,分享经验及成效,形成一个“两涯三帮扶”发展型资助的工作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