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举办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
春日厦园,琴韵悠悠。3月24日下午,由翔安校区管委会、学生工作部(处)、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主办,艺术学院、龙人书院、龙人古琴研究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国光工作组、丰庭工作组协办的“文化大讲堂”第二期——传统文化进社区暨“国风文化社”成立仪式在翔安校区国光2“一站式”学生社区隆重举行。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龙、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范丽、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翔安校区学生办主任高斌、校团委副书记/翔安校区团工委书记林蕊、艺术学院教授郑盛龙、龙人书院执行院长修少维、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明华主持。
马龙致辞。他表示,将传统文化带入学生社区,为的是让传统文化植根学生心中,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以生动、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开学第一课”的具体实践,让大家在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体悟其中厚重思想的同时,也推动学生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丰富了翔安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他期望“国风文化社”的成立,能够进一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马龙致辞。他表示,将传统文化带入学生社区,为的是让传统文化植根学生心中,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以生动、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开学第一课”的具体实践,让大家在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体悟其中厚重思想的同时,也推动学生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丰富了翔安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他期望“国风文化社”的成立,能够进一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范丽致辞。她表示,“文化大讲堂”是学院的一个特色品牌活动,学院秉持着博集东西、兼容并包的理念,希望通过名家大师的交流和碰撞,为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开辟新形式、搭建新平台。本次活动以“传统文化进社区”为主题,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传播内容,向广大学子展现可亲可近、生动鲜活的“开学第一课”。她期待“国风文化社”的成立,能更好为广大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外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研究、感悟中华文化的平台。
马龙与范丽共同为厦门大学“国风文化社”学生社团揭牌,高斌、林蕊为“国风文化社”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聘书。林明华宣读了第一届“国风文化社”骨干成员名单。
成立仪式后,文化大讲堂拉开序幕。郑盛龙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文化特点以及中国文化多样性三个方面带领大家一同赏画,强调了中国画是文化综合体,需要细品、细思、细想,并用郑板桥一生专注画兰、竹、石的故事阐述了熟能生技的重要道理。
张锦冰通过对古琴样式和构造的分析带领大家走进古琴的朝代和历史,通过对古琴原始汉字记谱法的解读和对《酒狂》一曲不同旋律的演绎带领大家体会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最后一曲《良宵引》又带领大家亲身感受古琴的安静特点和音韵之美。
泱泱国风,巍巍华夏,弦韵悠扬,润笔挥毫。文化大讲堂之后,互动沙龙随即开展。郑盛龙为大家作现场书画的讲解,一笔一画,笔精墨妙。大家围绕在郑教授身旁,仔细聆听,纷纷感叹其不凡之气宇和生花之妙笔,大家都争着请郑教授题字,现场热闹极了。
与此同时,在学生社区另一侧——古琴体验区,袅袅弦音,婉转悠扬,大家纷纷驻足想要上前体验一番,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少同学学会古琴的指法,拨动琴弦,也弹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旋律。
此外,场内还设立了结绳体验区和剪纸体验区。有的同学专心致志,一剪一刻,丝毫不敢怠慢;有的谈笑风生,互相讨论着自己创作的作品。此时此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琴音、画笔、结绳和纸艺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国风盛会。
本次“文化大讲堂”的开展,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中外语言文化友好交流。传统文化不仅要走进“社区”,更要走入每位师生的精神世界,走到每位热爱中华文化的海外友人的心里,以传统文化为帆,我们便能在人类文明的广阔海洋行稳致远。
(供稿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