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 | 经济学院举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培训会
3月1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经济学院举办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培训会。特邀上海财经大学援疆教师何志强老师作专题分享。何志强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创新大赛的精彩解读。
何志强强调,高校创新竞赛体系不仅是培育青年科创人才的核心载体,更是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的战略引擎。他指出,参赛学生需从三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一是提升对大赛的认知,明确竞赛目标与规则;二是注重材料优化,确保项目展示的专业性与吸引力;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将创新成果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他系统阐释了创新竞赛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枢纽作用,提出通过赛教融合机制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让青年学子的创意火花转化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20112840.jpg
在会议中,何志强围绕创意组和创业组展开详细讲解,并结合多个创新大赛获奖案例,深入剖析了参赛项目的成功要素。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拓宽了创新大赛的边界。参赛者可以通过跨学科合作,将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开发出具有颠覆性的解决方案。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何志强还指出,在创新大赛中,文化创意类项目同样备受关注。参赛者可以通过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等多领域知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或通过人工智能创作音乐和绘画,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化表现形式,也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此次活动聚焦赛事规则解读、实战经验分享与创新能力提升,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备赛指导。何志强强调,创新大赛不仅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引擎。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思维的应用,参赛者不仅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还能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