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华东师范!闪闪发光的她,全方位优秀!
杨茗,中共党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共获得五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一次校级二等奖学金,202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六学期在汉教专业综测排名第一,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共获得10余项省级奖项,在多个比赛中担任团队负责人,社会实践经历丰富,曾担任成都大运会志愿者。
进入大学,杨茗并没有懈怠,从大一开始,她就保持着常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恰好遇上了一群同样上进的室友,她们便成为了最好的学习伙伴。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伙伴,为她后面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大一时的努力,让她的成绩名列前茅,也让杨茗大二时定下保研目标有了底气。此时的杨茗,开始从学生手册上了解了保研和国家奖学金的一些知识,她说:“《学生手册》和《培养方案》都很重要,一定要没事多去翻一翻。”有了目标,杨茗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坚定了。她会定下每天的学习目标,为排除干扰,减少诱惑,她和室友把图书馆当成了“家”。良好的生活作息则为杨茗的学习提供了充沛的精力,“平时做好笔记,期末提前一个月准备复习。”备战期末考试,这是杨茗最常用的办法。
时间会馈赠给努力者最好的回报。大二开始,杨茗就主动观摩国家奖学金评选答辩会,并开始为自己做规划。及时行动起来,一切都不算晚。大三时,杨茗第一次站上了国家奖学金的答辩台,但是这一次答辩不是太顺利,面对挫折,她没有妥协,而是积极主动地找到学长学姐交流,认真地向他们“取经”。第二次站上答辩场,她从容不迫、自信大方,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对于杨茗来说,取得国家奖学金,只是保研之路上额外的馈赠,她说,自己的保研之路其实走得很艰辛。杨茗一直有着深造的打算,但同专业同学都很优秀,竞争激烈,她便给自己留着一个PlanB,那就是申请港校。大三时,她用一个暑假的时间获得了雅思6.5的成绩,但这还达不到自己目标院校的要求。这时,杨茗的保研之路也已经开始了。PlanB的搁置也让她产生了很强的焦虑感,但时间的紧促已经不容许她想太多,她马上调转目标,准备起自己的PlanA。
海投22所院校、收到十几所院校复试邀请,参加8所院校笔试、面试,收获8所院校的offer,这是杨茗的最终成绩。在这8所院校中,杨茗选择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华东师范大学。杨茗说,她在面试的那一个星期,辗转了广州、上海、深圳、苏州4个城市,每天都在为梦想日夜兼程,一边复习一边赶车。最忙碌的时候,杨茗一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回想起这条漫漫长路,杨茗说:“确实太煎熬了。”虽然苦,但是很值得,杨茗把所有的辛苦化作了前进的动力,她小小的身躯似乎有无限的动力,在鼓舞着她不断前行。她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为研究生阶段打好基础。”她的眼神十分坚定。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杨茗也会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焦虑是杨茗成功路上最大的阻碍,良师益友是杨茗的一剂良药。在课业和保研压力陡增的大三,杨茗将对未来的迷茫和苦恼发给了曾经教过自己古代汉语的王珂副教授,等待几天,本以为消息石沉大海,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老师长达三页的回信,刹那间激动无以言表。王珂老师对她的每一个难题都作了细致的解答,他将自己的建议娓娓道来。杨茗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王珂老师就告诉她:“功不唐捐。”她害怕自己比不上别人,王珂老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两句话无疑让杨茗吃下了定心丸,遇见这样一位人生导师,杨茗说:“我很幸运。”
除了王珂老师,杨茗说,自己想感谢的人太多了,有无条件支持自己各种选择的父母,提供精神支撑的挚友,给予无数鼓励、哈工大毕业就职于大疆的男友……此外,还有一位她特别崇拜的老师——饶冬梅副教授。“饶老师让我试试考华东师范大学,当时我还说害怕不是双向奔赴。”或许从那时起,杨茗就和华东师范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特别想成为饶老师那样优秀的人。”杨茗说。她认识的饶冬梅老师,学识渊博、自律上进,总是背着一个小包,只要有一个稍微安静的环境、一个凳子,就能进入学习的“心流”状态。杨茗表达了对饶冬梅老师无尽的崇拜,向梦想靠近的过程,也是她向自己的“偶像”靠近的过程。
保研的路上难免压力相随,闲暇时间,杨茗会与挚友相约,在慢跑中聆听耳畔风声,惊掠鸟鸣;也会手执尤克里里,在音乐的大海星辰中来一场心神共醉;也经常将自己的烦恼诉说给自己的辅导员廖秀美老师,杨茗说:“和廖妈对话很放松,就像和亲人说话一样。”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的杨茗,自然要面对繁忙的工作事务,面对公务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她并没有顾此失彼,而是把工作上的琐事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杨茗会在午睡刚起,优先去做那些繁琐的工作,把这些事情处理完了头脑便也清醒了,这时候便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也有时候在学累了乏了的时候,通过处理这些工作来转移注意力,放松一下心态,最大程度上平衡学习和工作。
工作总是繁琐的,但杨茗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她总是很耐心地去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这些繁琐的工作很大程度地磨炼了她的耐心和心态。杨茗认为,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同学和老师们的信任让自己不断成长。在平时工作中杨茗也会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她也明白了在做事的时候总要留一套应急方案,也就是plan B。
纸上挥毫她一骑绝尘,领导竞赛她亦能脱颖而出。梦想的确定让杨茗有了新的学习规划,不仅要提高绩点,还要把竞赛做好。从大二开始,杨茗就开始参加竞赛,成为了很多大赛的参与者和负责人。她把大二参与竞赛当作是一种尝试,没有急于求成,更多是体验过程。到了大三,她说:“大三是收获期,要靠大二积攒的经验收获果实。”此时,杨茗参加竞赛更加成熟,也更加稳重,大二时的经验,让她获得了“互联网+”省级银奖、四川省大学生农业创意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杨茗说:“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有机会进入优秀的团队。”在团队竞赛中,耐心、责任心、心态、应急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精神、领导力……这些可贵的个人素质,在一次次磨练中不断提升。
杨茗和她的大学室友
她和挚友拥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建立的初衷原本是为竞赛服务的,大家一起在工作室中完成竞赛的工作。经历了这么多的竞赛,她也越来越意识到,竞赛的意义远不止那表面的一纸证书,在团队中,每个人分工不同、责任不同,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求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锻炼责任心。再者,整个竞赛的过程也会考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最后的答辩过程,在准备过程也需要写各种计划书、答辩ppt。
谈到作为竞赛负责人最重要的品质,杨茗说:“除了领导力之外,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队友。”杨茗认为取得不俗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队友,首先要选择优秀并有团队精神的队友,好的队友会使整个竞赛事半功倍;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团队负责人要合理分工,术业有专攻,贡献值排名要客观、量化、公平公正,这样不仅有利于团结队友,更是带领团队制胜的关键。
学习方面
保研方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