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汽车与交通领域!西华大学团队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来源:西华大学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6-01 15:16:34
近日,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韩伟强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上公开发表题为“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ticle emissions from a RCCI engine with variation of premixing ratio and total cycle energy”的研究型文章。
汽车与交通学院唐立副教授课题组在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在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期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研究综述》的综述论文,并采用中英文双语同步出版。
为老师们疯狂点赞
韩伟强副教授课题组
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发表文章
近日,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韩伟强副教授课题组在RCCI(活性控制压燃)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数量浓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并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上公开发表题为“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ticle emissions from a RCCI engine with variation of premixing ratio and total cycle energy”的研究型文章。《Energy》是由英国佩加蒙爱思唯尔科学有限公司出版,是能源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影响因子5.537。
RCCI燃烧模式是重型发动机中极具前景的燃烧模式之一。该模式对燃烧和排放均同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为了满足最新的国六排放法规要求,需要对RCCI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韩伟强副教授研究团队
采用台架试验研究方法,通过边界条件改变,实现对颗粒物排放的控制,并提出了RCCI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研究发现,RCCI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浓度与粒径分布随燃料含氧量、低活性燃料替代比、循环能量三个燃烧边界条件的变化规律与传统柴油机燃烧方式明显不同,甚至出现了三个反常的结果:
①
低活性燃料能量占比增加引起的滞燃期增长反而引起了核态颗粒物数量(NMPn)与质量(NMPm)的增加,而聚集态颗粒物的数量(AMPn)与质量(AMPm)减少;
②
燃料中氧含量的增加反而导致AMPn与AMPm增加,而NMPn与NMPm减少;
③
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反而引起AMPn、AMPm、NMPn与NMPm同时降低。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RCCI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浓度与粒径分布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
为探明上述反常现象的原因,韩伟强副教授课题组梳理了传统柴油机燃烧方式的颗粒物排放影响因素,并从颗粒形成的过程出发,探究了不同因素对颗粒排放的影响,如上图所示,
最终提出了一种可能的RCCI排气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RCCI排气颗粒物的形成应分为缸内和缸外两个过程
。缸内颗粒的六个形成过程主要受到燃料-空气混合特性,包括燃料氧含量、PAH含量和当量比,以及燃烧特性,包括滞燃期、缸内温度峰值和燃烧持续期等因素的影响;而缸外颗粒的形成主要受到包括硫酸及硫酸盐浓度、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排气温度和初排颗粒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中还发现了滞燃期对RCCI发动机中的颗粒排放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发现缸内过程的缸内温度峰值,缸外过程的排气温度和有机物浓度对最终颗粒的排放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上述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以及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础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的资助。韩伟强副教授是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卢耀是论文的第二作者,潘锁柱副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
唐立副教授课题组在交通运输领域
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唐立副教授课题组在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上发表了题为
《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研究综述》
的综述论文,并采用中英文双语同步出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权威学术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七版)鉴定为中国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获2018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支持计划”资助,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等著名数据库收录。在《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核心版)》中,《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排名第1位,在1985种科技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4位。
自动驾驶的普及一方面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公众对该技术的了解程度、态度、支付意愿、使用意愿等相关接受度也能反映出人们对自动驾驶的需求。因此,公众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问题应得到持续的关注。唐立副教授研究团队全面梳理并总结了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领域的相关研究,从接受自动驾驶的可能性与态度、了解与信任程度、感知与关注点、支付意愿和使用偏好5个方面定义并阐述了接受度的内涵;从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设计、调查方式与抽样、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现有研究采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总结了影响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其对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
◆
现有大部分研究重点关注接受自动驾驶的可能性、态度和使用偏好等问题,对支付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
◆ 公众对自动驾驶普遍持积极态度,对自动驾驶技术及其相关功能有所了解;
◆ 安全问题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首要关注点,不同群体对该问题的担忧程度有显著差异;
◆ 人们为享受自动驾驶技术而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意愿不够强烈,来自发达国家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受访者;
◆ 个人心理和生理属性,社会人口属性,伦理、法律责任和车辆安全水平,车辆自动化水平及相关属性,出行相关属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是影响公众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的几类关键因素;
然而,现有研究对伦理和法律责任等因素的量化分析还较为缺乏,性别、年龄和收入水平等部分关键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争议,还需进一步讨论;相关研究在对样本的代表性分析、问卷和调查方案的精细化设计以及关键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分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的资助。唐立副教授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卿三东为第二作者,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
责任编辑:赵雨薇
唐立副教授课题组在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