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才多艺的西华“青椒”,拉小提琴、潜心学术……他是认真的!

来源:西华大学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5-18 09:14:38

在西华大学“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文艺汇演的现场,一首小提琴独奏《梁祝》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婉转悠扬的琴声加上乐手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全场掌声不息。这位演奏者不是专业的音乐家,而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青年教师何一杰。

人物名片

图片

何一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201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专业,在包括CSSCI在内的刊物上发表文章1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今年7月,何一杰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新闻“噪音”污染与治理研究》获准立项(青年项目)。


做科研从时间的付出开始

初见何一杰,他一身休闲装打扮,个子高高的,白净的脸颊,带有一点书生气。作为一名青年教师,29岁的何一杰在工作两年时间里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他对于此却是十分低调。接受采访时,他说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井井有条,每个问题他都细斟慢酌,认真回答,就如他做学问那样,严谨、一丝不苟。当谈及成功申请社科基金的秘诀的时候,他谦虚地回答:“我觉得是努力+幸运。”

每天凌晨五点多,整座城市还处于寂静的黑暗之中,何一杰已经开始在书桌前看书、备课、查阅文献资料了,“清晨是大脑最清醒的时刻,比较容易集中精力。”何一杰说。由于平日的教学工作繁忙,何一杰教授的课程从公共选修到部分学院的专业课,涉及了美学、文学、公共关系等多门课程,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何一杰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足:“需要在备课和课程教学上下足功夫,做好相关准备,多加磨炼。”何一杰说。他更喜欢利用早起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与研究,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两 不误。

图片

完成一个项目的申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选题、文献查阅、写作修改到后面的提交评审这一连串的流程,何一杰花了不止一年时间。申报课题本身就是一场“拉锯战”,极其考验人的信心和耐心。他从入职西华后就着手准备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很多时间都贡献给了课题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 何一杰申报的项目最终获准立项。

做科研要学会融会贯通

何一杰申报的项目是《网络新闻“噪音”污染与治理研究》,在他看来,互联网的兴起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导致了新闻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巨大变革,网络新闻成为了当代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噪音污染问题越发突显,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可能出现与发送者意图不同且难以预料的偏转,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何一杰从网络新闻噪音污染的意义维度着手,尝试建立以意义为基础的、本体论与过程论相结合的系统性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新闻“噪音污染的治理策略。对于项目的申报成功,他认为恰当的选题和前期成果的积累最为重要。


图片

图片

谈到项目申报的过程,何一杰分享了他的体会与感想。何一杰读的是符号学专业的博士,在他看来符号学就是研究意义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理解的一门学科,并不局限于对数字、图案、特殊符号等的研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图书馆的书桌上放着一个杯子有什么意义?可以说是这个座位被人占了,也可以从杯子的样式、颜色上判断出主人的一些特征。这些意义完全没有通过语言来传达,而是通过空间的、形状的、颜色的“符号”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任何有意义的感知都是“符号”。符号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从很多方面做研究。

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从“噪音”入手讨论网络新闻问题,是在官方指南出来后,何一杰根据自己研究的符号学内容确定下来的。将自己的研究与指南要求相结合,选题的 “现实性”和“学术性”凸显出来,特别是对于国家政策最新动态与导向的解读相结合,他花了不少功夫。

热爱即生活

论文的写作需要借助丰富的资料文献, 除了书籍、各大论文网站的文献资料、各类报刊杂志、新闻简讯,何一杰把时下流行的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也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何一杰认为从事符号传播的研究,对这些占据了人们大量信息消费时间的现象级热门媒介形式保持关注,对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纯的阅读还达不到吸收、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何一杰认为阅读的同时必须得做好读书笔记。阅读时重要的理论和思想、瞬间的心得体会、不解的疑惑都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积少成多,这些都成了何一杰做科研、写论文和备课要用的“独家珍藏”。

不拘泥于时空,什么时候都可以阅读,从各种书籍、资料里汲取养分和灵感,何一杰在科研的世界里是自由的。 对于他来说,一直以来的学习积累和前期相关论文的发表增加了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机率。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何一杰写了不少论文,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今他仍然坚持做研究、写论文。虽然已经成功申请到社科基金,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何一杰还要继续完善这个课题。

图片

谈到自己能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除了要感谢学院的指导与帮助,何一杰还要感谢学校多次组织的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他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报告会,我都会参加。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做分享,每个人的经验都有可借鉴之处,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受益匪浅,这些对于这次的申报有很大的帮助。”

有人说科研之路是艰辛而寂寞的,是什么让何一杰坚持做这件事?他说是兴趣,是热爱,如果真的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艰辛和困难并不可怕,甚至有时候越是艰辛的事情,越能够获得快乐。显然何一杰已经把热爱的事情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乐在其中。

图片

入职两年来,何一杰一直在不断学习中。他希望自己能保持对教学和科研的持续的热情,也会不断寻求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进步,也希望自己能平衡好工作生活,做一个有趣的人。

何一杰说:“作为一名西华大学的青年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我的教学和科研生涯才刚刚起步,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与领悟。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以学校优秀的教师为学习榜样,不断前进。”

图片

面对科研与教书育人,何一杰始终饱含高度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态度。作为学校新生代青年教师,他以各位优秀的前辈为楷模,潜心科研,奋勇向前。在西华,何一杰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发出光芒。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老师,在钟灵毓秀的西华校园,正在成就最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黄彧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潜心科研,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