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来了!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这样寄语新生
11月17日,西华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本次开学典礼采取“一校三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郫都校区、宜宾校区、彭州校区三个主会场同步举行。校长刘树根以《踔厉奋发新征程 奋进担当向未来》为题,寄语新生。
全文如下
踔厉奋发新征程 奋进担当向未来
——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刘树根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以及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典礼的校友和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校三地”隆重举行西华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1482名研究生、8279名本科生、1734名专升本学生、57名留学生,共计11552名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辛勤付出、精心培育你们的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西华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高温、地震和疫情,让今年的开学来得特别晚。来之不易,更显珍贵。为了让大家平安、有序、便捷到校,秉承“师生优先”“教学至上”的原则,学校专门开发迎新和防疫打卡系统,在推进线上教学的同时,制定分期分批到校方案,500余名教师、4500余人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服务热线87729000全天值班回答大家的每一个问题。再大的困难都无法阻碍你们的求学之路,再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止学校对你们的牵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校三地,除143名同学外,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1409名新同学已全部平安到校开启大学生活,并全面恢复线下教学!情系学生,悉心育人。请家长朋友们放心,学校将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好、守护好每一名西华学子!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101年前的今天,1921年11月17日,青年李大钊创办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启事”,公开研究会身份,对在中国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义深远。86年前的11月,年仅21岁的杨诚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担任中国学生代表团团长,前往捷克的布拉格参加国际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第二届国际学联副主席;1960年,杨诚同志担任西华大学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的首任院长,从此开启学校兴校报国的办学历史。76年前的今天,1946年11月17日,世界各国学生代表在捷克的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学生日”,倡导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65年前的今天,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接见留苏学生时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春的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西华,祝贺你们以西华人的身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站上青春赛道的新起点。美丽的西华因为有了你们,更添活力与朝气!
同学们,非凡十年精彩答卷,我们共同见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过去的十年,你们从一名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这十年,是你们茁壮成长的十年,也是你们人生奠基起步的十年。这十年,西华大学也跟你们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蓬勃发展。全日制学生人数从3.6万余人增加到4.5万余人,宜宾校区从无到有,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学校“工程学”学科挺进 ESI 全球排名前 1%,2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3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省级学科科研平台达到20个,到校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每年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并于去年牵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的双突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生源持续向好,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列全省前列等等。这十年,学校办学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新校区绿树成荫,“一江三湖二十四桥”风景宜人,学校新建了西华苑教师公寓、艺术大楼、科技创新大楼、德馨苑10号楼、校医院和多个运动场,为学生宿舍和图书馆全部安装了空调,并对教室、食堂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新征程,再出发。经过60余年岁月洗礼,历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学校正按照“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奋进在由大到强的新征程。你们将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快速发展。郫都校区已启动修建第五食堂和德馨苑11、12号宿舍楼,建成后,同学们都将住进带空调的四人间寝室,彻底告别“筒子楼”和就餐拥挤;你们将用上更先进的实验设备,体验更舒适的教学科研环境,研究生将拥有更好的工作室;彭州校区500亩新校园已经规划,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将建成全国一流的应急管理学院;宜宾校区正在建设省级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即将达到1万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学校将以丰富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你们成长成才加油助力!
同学们,伟大复兴宏伟蓝图,我们共担使命。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也是一个与梦想同行的新时代。你们生逢盛世,也肩负重任,未来的中国要靠你们去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你们去奋斗!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你们才30多岁,正值青年;到2050年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们才40多岁,正值壮年。你们人生的黄金时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全吻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是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更应是实践者。希望大家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肩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同学们,奋斗青春磨砺出彩,我们共创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初入大学校园求学的你们,将与新时代新征程同频共振、一起前行。作为你们的长辈和朋友,身为你们的老师,结合西华大学“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有几点体会和建议要送给大家。
做“求是者”,以学为本,勇攀科学高峰
“求是”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主席说:“‘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求知,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本领,才能拥有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竞争力。1979 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被誉为“中国3D打印带头人”。他探索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校史馆中陈列着他的大学成绩单:工程力学100分、机械原理99分、造型材料98分、冶金原理98分……同学们,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必须把基础打牢,把专业知识学好。希望你们向王华明校友学习,崇尚科学、潜心读书、刻苦钻研、门门课程优秀,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会纵深思考,为未来事业发展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做“明德者”,崇德明志,厚植家国情怀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意为“善德”,即人要有完美的、光明的德行,万事向善,学会做人。中华传统文化将“立德”置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首。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希望同学们把“立德”作为人生的第一要求,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值得称赞的是:在疫情防控中,西华学子识大局、守规矩,履行公民责任;大家踊跃参军、献身国防,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乐于奉献、友善助人,尽显社会担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5”泸定地震后,汽车学院新生吕丹驰同学,主动成为一名救灾志愿者;经济学院研究生新生盛中原同学,在脱贫攻坚陪伴行动中默默付出两年。抗震救灾、精准扶贫等战役中,西华人从未缺席;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行动中,西华人勇于担当。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西华人从来都义不容辞、冲锋在前。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希望同学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涵养君子之风、传承文明之尚、厚植家国情怀,肩负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做“卓越者”,超越自我,砥砺奋进力量
“卓越”是一种追求、一种态度,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境界,要求我们做事志在一流,做人止于至善。今年夏季毕业典礼上,学校74名同学获得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745名同学获得了优秀荣誉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是我校学生成绩优异的证明,也是追求卓越的体现。宜宾校区3间寝室12名专升本同学全部考研成功、集体上岸,体育学院杜媛媛同学获得全国啦啦操联赛第一名、亚洲锦标赛亚军等荣誉,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不断超越自我。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同学们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展现出青年人的蓬勃朝气。
同学们,青春是一场奔赴星辰大海的旅程,青春是破茧成蝶的无怨无悔,青春是一段段淬炼成钢的成长故事。党和祖国发展的蓝图已经擘画,学校由大到强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你们矢志做“求是者”“明德者”“卓越者”,听从时代的引领、祖国的召唤,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同学们,57年前的今天,1965年11月17日,学校首任校长杨诚同志在给孩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特别是要坚持劳动,主动做家务事,帮姥姥干活。”并叮嘱孩子“天气冷了,请你们注意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伤风,祝你们健康和进步!”
今天,我也把同样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谢谢大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