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团委】我校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1 09:34:19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国之大者”的精神内涵,鼓励青年学子勇担使命,学校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了“心怀‘国之大者’ 青春告白祖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一行首次前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试验站,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余村等地参观学习,感受“国之大者”深刻内涵。

一片叶子  富一方百姓

茶山竹海的掩映下,实践团走进黄杜村的万亩茶园,在群山环绕间,了解安吉白茶产业情况。从早年的山多地少,缺水缺电,到现在的家家有洋房,户户有轿车,黄杜村从“沉睡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1 实践团成员前往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开展访谈_副本.jpg

在走访中,实践团认识了很多敢闯敢拼的产业带头人:时任村支书的盛阿林,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改善交通。他还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农民从“不愿种”变成“抢着种”; “穷媳妇”宋昌美组建安吉县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妇女顶起白茶种植“半边天”;技术员赖建红,攻破种植技术攻关任务,将黄杜村变成安吉白茶的黄金种植区……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安吉白茶的种植数量从山顶“独苗”,发展到如今的20.06万亩,当地的茶树多起来了,人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目前黄杜村已累计向三省五县捐赠茶苗2240万株,助力2028户、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黄杜人用“一片感恩叶,携手奔小康”的深情,继续描绘“一片叶子富八方百姓”的画卷。

王莹同学感慨道: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坚守、“十载春秋,绿水青山终不负”的深情,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卷卷绚丽的青春华章。作为一名西农人,我将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将此次实践的收获融入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让青春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绽放光彩。

十载春秋  创美丽乡村

二十年前,以采矿业、水泥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余村曾整日烟尘漫天,而如今,实践团走进的村庄翠绿层叠、白云缠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余村副支书俞小平与实践团成员们共同回忆起那段岁月,2003年,余村响应安吉“生态立县”的号召,迅速关停矿山、水泥厂,并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发,让一土一石、一草一木回归山林。

2 实践团成员前往余村开展实地调研_副本.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照亮了余村前行的道路,也坚定了余村人改善生态的信心。

令朱家玄印象深刻的是:“余村生态整治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群众的意愿,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复山’成为了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是矿山关停后第一批开农家乐的人,潘老板激动地告诉实践团成员们:“刚开始,一年的游客总共也就几千人。如今,一天就有两三千人来安吉余村看山水风景,体验乡土风情。”后来,余村瞄准商机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全球合伙人”实现余村与青年的“双向奔赴”。2022年,余村集体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6.4万元,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余村真正成为了一个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也从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

百年红船  载初心使命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实践团一行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党的诞生历程,实地学习“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

3 实践团成员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_副本.jpg

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一批追求进步的仁人志士,在南湖畔聚首一堂,红船就这样扬帆起航。这艘小小的红船,载着无数份救国救民的理想,踏上了浩瀚的革命征程。从百年南湖归来,实践团成员在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采访了汪自强教授,了解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批“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青春献给祖国,将论文写于大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正是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样的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才能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始终保持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王琪璘同学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更是交给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接力棒。”

千年农耕  谱时代新篇

“在这几天的实践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农业变革的发生和未来”,马飞同学说。“从千年农耕的发源地杨凌,到现代化新型农业产业的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认识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技术的求是创新,认识到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整合科技资源,做产业的指南针与助力器,认识到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才是建成美丽乡村,实现农耕文明永续发展的蓝图。”

4 实践团成员参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_副本.jpg

农耕文明的未来必然是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载体、以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指南,以先富帮后富为手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文明。从东南回望西北,4000多年前,农神后稷曾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千百年来,农耕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小家小户的精耕细作,再到今天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出现,生产方式早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代又一代农业人承后稷之志,行“教民稼穑”之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

沿着总书记的调研足迹,一场场访谈、一次次参观,乡土中国深处有着对“国之大者”最生动的诠释。新时代青年,应努力将“诚朴勇毅”“求是创新”内化为自身品格,敢吃苦、会吃苦、能吃苦,在征程上挥洒爱国热忱,在时代中谱写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苑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国之大者”的精神内涵,学校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了“心怀‘国之大者’ 青春告白祖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