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行鼓铸军魂 非遗文化塑新人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军士学院创新学员思政教育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5-04-19 02:51:23 军士学院 供稿


在黄河之畔,有一种激昂的声音,穿越千年岁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就是黄河行鼓。黄河行鼓,又称韩城行鼓,民间俗称“挎鼓子”,起源于春秋时期。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陕西黄河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经岁月洗礼,黄河行鼓承载着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团结统一”的集体意识。这些精神特质与新时代强军目标高度契合,为军士学员的思政教育提供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载体。

近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军士学院正是针对此,将学员的思政教育课移到绿草如茵的操场,组织上百人的黄河行鼓排练演奏,构建了“乐理学习—技能训练—思政浸润”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新模式。通过排练演奏黄河行鼓,让学员们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先辈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领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民族文化。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更是军士学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的重要源泉。

一、红色传承,让黄河行鼓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

在古代战争中,战鼓具有重要的“战鼓催征”仪式功能,激昂的鼓声能够振奋军心,激发士兵的斗志,使他们勇往直前,不畏强敌。这种仪式功能在黄河行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学员们敲响黄河行鼓时,那震撼人心的鼓声仿佛将他们带回了古战场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与激烈,以及军人的英勇与无畏。

01.jpg

02.jpg


军士学院将黄河行鼓融入军士学员思政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组织军士学员演奏黄河行鼓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将演奏训练与学员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了“曲目思政”解析机制,学院领导在组织排练和表演黄河行鼓过程中,穿插讲述黄河流域的革命故事,对曲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进行深入解析,让学员们在激昂的鼓点中,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和大无畏精神,引导学员思考在新时代作为军士学员,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国家至上”的精神。在排练演奏中学院领导和老师们更是积极参与其中,与学员一同头顶烈日、挥洒汗水,展现出极强的敬业奉献、坚韧不拔、为人师表等诸多令人钦佩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仅助力学员认真排练演奏,更对他们的成长和价值观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学员们的心田,让红色基因在黄河行鼓的鼓点中传承。当学员们拿起鼓槌,敲响那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鼓点时,他们内心深处会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红色故事的讲述,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演奏红色旋律的过程中,仿佛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革命精神的火种在他们心中被点燃,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二、锤炼品质,在刻苦排练中锻造过硬作风

黄河行鼓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魄和顽强精神,当学员参与黄河行鼓表演时,内心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意识,进一步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04.jpg

05.jpg

军士学院将黄河行鼓的鼓乐节奏训练与严格队列纪律相结合,在鼓乐节奏训练中强调学员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协调一致,这是组织军士学员演奏黄河行鼓的基础。为了深化学员对演奏的理解,建立了“战鼓推演”情景模拟,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员们在击鼓过程中,通过节奏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战术指令。比如,快速而密集的鼓点表示冲锋,缓慢而沉稳的鼓点表示防守,不同的鼓点组合则代表着不同的战术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根据指挥的指令,准确地敲击出相应的鼓点。同时,为了达到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表演效果,学员们必须严格遵守排练纪律,听从指挥,使得黄河行鼓这一传统技艺的练习成为磨砺身心的特殊战场。在排练黄河行鼓中,学员有的发着高烧、有的手腕和手臂拉伤、有的手上打起了水泡,可大家深知这是团体表演,每一个位置都至关重要,如果自己缺席就可能影响整个队伍排练的协调性,生病的虚弱、肢体的疼痛从未成为他们退缩的理由。

通过参与黄河行鼓排练演奏,这种对纪律和细节严格要求,有助于学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军士学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了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这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提高军事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强化了纪律意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凝聚团结,在齐心合奏中汇聚磅礴力量

黄河行鼓是一项群体性的表演艺术,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军士学员组成庞大的鼓阵。在表演中,学员们通过统一的鼓点、整齐的动作和默契的配合,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有助于培养军士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明白在军队中,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学员们在参与黄河行鼓表演时,就如同置身于一个战斗集体中。军士学院为了培养学员们的集体意识,采用了“鼓队编组”演奏模式。将学员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声部,如大鼓、小鼓、镲等。在训练过程中,各声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和谐、激昂的鼓乐。大鼓的沉稳节奏为整个演奏奠定了基础,小鼓则以快速的敲击增加了节奏感和活力,镲的清脆声响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某个声部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整个演奏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员们逐渐明白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了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全局观念,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凭借这种团结协作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黄河行鼓融入军士学员思政教育的实践,让学员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内涵,锤炼了过硬的作风,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永红
黄河行鼓承载着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包含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团结统一”的意识,精神特质与新时代强军目标高度契合,
西航职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以 党建引领强根基、下沉服务暖人心、学生参与育自觉,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