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塑心 | 第五十九期:王新怀导师专访
导师专访:
近日,电子工程学院电信工程系副主任王新怀教授第一次以竹园3号书院导师的身份为新生上了第一节学业指导课。此后,这位笑容可掬的年轻老师身体力行,在本科生导师的岗位上为一个又一个初入校园的学生点亮指路明灯。
01会魔法的领路人
你见过会跳舞的电动皮影吗?还有灵活自如的水下蛇形机器人、透视成像的三维毫米波安检仪……王老师的这间实验室被同学们称作“魔法小屋”,每一个踏进这间“小屋”的人眼里都闪着亮光,无不被这些魔法般的科技作品吸引着。
“80后”的王老师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西电人。从本科到博士,王新怀老师与西电的故事已经延续了二十余年。“我从他们那个阶段过来,所以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从专业介绍到科研之道,从学习方法到人生规划,还有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倾力相助——“干货满满”是学生们对王老师的导学课最多的评价。“刚入学的新生对很多事情都很迷茫,这也是我们开展导学的意义所在。”王老师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竞赛,王老师总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指导学生做出一件又一件“魔法产品”。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了无限可能。谈及指导学生竞赛的感受,王老师说:“无论做什么,兴趣和坚持都特别重要,功利心太强是不可取的。如果只是为了保研、加分,那会越来越累,一定是走不远的。” 他将竞赛和竞技体育相类比:“有些竞赛外人看来很困难,但也有人乐在其中。在兴趣的驱动下长期不懈地坚持就能有所收获。”
02左手板书的教书匠
数月前,几张王新怀老师几张用左手板书的照片刷屏西电人的朋友圈。照片中,王老师吊着骨折的右臂,用左手写满四块黑板的板书。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也纷纷为这位敬业的教书匠点赞。
图片中王老师正在讲授的是模电课程。这门课程由于难度大、内容相对枯燥,不仅学生们普遍畏难,很多老师也不愿意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王新怀老师迎难而上,主动啃起这块“硬骨头”。在课堂上,王老师循循善诱,一反时下流行的“念PPT式”教学,坚持板书授课。“学生们普遍反映只用PPT跟不上,采用板书一步步推导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就尽可能多板书。”
王老师图文并茂,举一反三的讲授深受学生喜爱。有学生将王老师的授课视频上传到了视频网站。“这是网络上模电讲的最好的老师了”“讲的是真好,不仅有原理,还有各种实际应用,感觉对各个元器件的理解深了不少。”“不愧是西电,老师讲得太好了!”……如今,王老师的授课视频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5万次,收获了校内外同学潮水般的好评。
“教学与科研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重视科研而忽略了教学,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当老师,教书育人还是首要任务。”王老师说。
03论文写在扶贫路上的报国者
提到科研工作者,我们常会联想到一个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的科学家形象。而王新怀老师的身影,却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在宁强,在蒲城,在白河,他现场培训促提升、科技攻关谋发展、技术革新促增产。他建设产学研扶贫基地,设计开发互联网+农业智能辅助系统和物联网平台,用个人专长助力脱贫攻坚,将个人奋斗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
“国家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这是王新怀老师的科研生涯体现,也是他对学生的殷切寄语。作为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西迁精神”传承宣传代表,王老师身体力行践行着铮铮誓言,也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我们做科研不能只关注国家纵向的、前沿的科技问题,也要关注横向的、现实的、社会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新怀是书院导师的一个缩影。他们各具特点,各显神通,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全心全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正如王新怀老师在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优秀科技工作者报告会上所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只要学生需要,导师们必倾力相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