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站式”学生社区|传承非遗之美 共铸民族情谊——2025年春季学期“财籽”工坊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09:15:17

2025年3月至5月,学生工作部以“传承非遗之美 共铸民族情谊”为主题举办了“财籽”工坊非遗体验系列活动。来自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00余名学生,共同体验了纸鸢制作、京剧脸谱绘制、漆扇工艺、扎染、剪纸、竹编、拓染以及非遗掐丝等八项传统技艺,不仅让古老的智慧在年轻的手中重焕生机,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2.jpg

多元体验:从“触摸”到“创造”的技艺学习

三月春分,纸鸢乘风而起,同学们执笔描绘京剧脸谱的万千气象,漆扇轻转间流转千年文韵;四月芳菲,扎染的蓝白幻化云霞,剪纸的镂空映照匠心,竹编的经纬编织传统智慧;五月浅夏,拓染将草木芳华定格,掐丝珐琅以金线勾勒文明脉络。维吾尔族学生莫耶赛尔·阿不拉轻抚着亲手制作的掐丝作品感叹:“金线游走如丝路蜿蜒,每一道工序都是与历史的对话,原来文化的厚重感就藏在这方寸之间。”

文化传承:从“知道”到“懂得”的深度浸润

在每期活动开展前,学生工作部通过“仙财石榴籽”公众号发布相关推送,从纸鸢在春秋时期的军事用途,到京剧脸谱“红忠白奸”的符号体系;从扎染纹样记录的少数民族迁徙史诗,到掐丝珐琅蕴含的丝路文明交融。详细解读每项非遗的历史源流、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带领同学们走进技艺背后的文化世界。这种“文化学习+现场体验”的双重浸润,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原来每道纹样都是我们的文化密码,每件作品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结晶。”

交融共进: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团结画卷

活动最动人的莫过于各民族同学互帮互助的动人场景:彝族姑娘张晴正耐心地教汉族同学仇意如何将扎染的布料折叠捆扎,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土家族同学周雪菲和回族同学米雪一起研究如何改良竹编技法,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在制作掐丝珐琅时,维吾尔族的古在李努尔·库尔班和壮族的韦叶飞弦正头碰头地讨论着金线的走势,“你看这样转折是不是更有流动感?”古在李努尔·库尔班边说边示范,韦叶飞弦则认真地调整着手中的镊子。正是这一次次手把手地传授,一个个会心的微笑,让不同民族的同学从陌生到熟悉,从相互欣赏到共同创造,用非遗技艺编织出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

“财籽”工坊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文化传承的新起点。各民族学生在扎染、竹编、漆扇等非遗技艺的切磋交融中,不仅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更在互帮互学中深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认同。未来,学生工作部将持续深化“财籽”工坊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在技艺传承中增进文化认同,在创新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西财大校园常开长盛。


责任编辑:闫育琛 蔡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校举办“财籽”工坊非遗体验活动,200余名各族学生参与八项传统技艺实践,在文化传承中深化民族情谊,铸牢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