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寻“根”溯源的文化之旅——武夷学院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
“一步步地探寻朱子文化遗存,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底蕴。”“原来学前教育也和朱子理学有这么深的交集。”“我们用镜头溯源文化传承过程,通过影像直观地展现实践成果……”3月27日,一场主题为“实践归来话成长”的分享会在武夷学院团委举行,参加“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的同学们齐聚,共同分享所见所思所感,在交流对话中悟时代新声。
今年1月,武夷学院组织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先后组建26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共1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进行朱子文化传承、闽越文明探源、传统艺术寻根、建筑文化寻迹等主题学习与探索。
“实践队伍通过学术研究、实地走访、调研考察、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论文报告、心得体会及纪实视频等实践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武夷学院团委书记王波介绍说,活动开展以来,学校还依托闽北地域文化优势,与武夷精舍、五夫紫阳楼、考亭书院等多个实践单位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
翻开本次实践活动成果之一的《论文集》,“朱子文化景区的文化展示指标构建研究”“浅析朱子文化融入幼儿养成教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状况的有益探索”“以中华传统建筑空间感悟优秀文化之魂”等一篇篇论据翔实、角度各异的论文映入眼帘。《调研报告集》则涵盖“弘扬武夷师道,传承朱子敬师礼”“云南傣族竹楼”“福文化探源”等主题,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从这些论文、报告中可以看出,实践活动以朱子文化为主线,也不乏古建筑、古村落和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我们不仅在武夷山当地进行社会实践,两个月的时间里,队伍足迹遍布广西玉林、西双版纳、山西晋中、福州、闽侯、厦门、漳州、永定、龙海、诏安、泉州、晋江、石狮、莆田……”谈起本次实践历程,王波如数家珍,“目前已经有5期活动简报、38篇论文和47项调研报告编辑成册,还有29个视频作品,实践成果还在不断地整理汇编中,预计4月中旬完成。我们希望借此引导学生在假期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学用结合,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其中丰富的育人元素与素材有机融合到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厚度,也有助于不同专业、地域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朱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小组实地走访、拍摄了漳州市博物馆、白云岩紫阳书院、云洞岩朱文公祠、紫阳古署,采访当地民众,用镜头语言展现朱熹在漳州任知州一年间的政绩以及朱子文化对闽南地区的后世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庄伊告诉记者,“很意外,漳州现有与朱熹有关的遗存多达30余处,这次实践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
庄伊和学姐孙丽娜选定的主题是《溯源·朱子知漳》,她们不仅用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实践成果,还向有关部门反馈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真正将学科优势运用于主题实践,发挥专业能力特长。“2月14日,漳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建进等到白云岩紫阳书院实地调研,并作出了‘巧妙融合朱子文化和自然景观,实施白云岩景观提升工程’的决定。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青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尽的一份微薄之力。”孙丽娜高兴地说。
学前教育专业的陈洁蕾、小学教育专业的徐雅轩等学生则分组前往武夷精舍、五夫镇、考亭书院等地探源,沉浸式体验朱子四礼、朱子家训、朱子国学课、朱子家宴。“亲身感受、系统梳理相关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从朱子读书法到相关的绘本都让我对‘启蒙’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陈洁蕾说。
与此同时,该校还积极拓宽实践团队成员组成形式,组织数十名来华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虚此行!一代又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人感动,也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施金旦感慨地说,希望能够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勤奋学习者、热情传播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以这一主题社会实践为载体,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青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承者,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抒写朱子文化时代新篇。”武夷学院副校长廖斌如是说。
(原文刊载于《闽北日报》2023年4月3日第5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