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学生社区“合伙人”,奏响思政育人“四重奏”

发布时间:2025-05-18 22:52:05 罗丹 胡伟坚 张林伟

五邑大学是1985年广东省设立的工科为主综合性公办高校,位于“中国侨都”江门市,具备招收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和研究生推免资格,现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千余人。近年来,学校立足侨校特色,创新构建“学生社区合伙人”机制,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实践,将学生社区打造为思政育人共同体,推动思政工作从“说教灌输”向“生活思政”转型,形成了特色育人模式,打造了“小空间-大思政”的特色育人路径。

“添把柴”:“双轮驱动”党建与文化协同发力

学校高擎党建引领旗帜,将思政育人的根脉深植于学生社区的土壤之中。建立了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创新教育方式,结合侨乡文化特色,打造了党建特色社区和党员示范宿舍,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侨乡文化变成了生动的思政教育内容。

一是织密组织网络,筑牢红色堡垒。打造网格化党建体系,通过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创建具有党建特色的社区和示范宿舍,学生党员通过挂牌展示身份,成为社区建设的先锋。推动党团组织在社区的深入发展,利用“党建”作为推动力,提升治理效能,并探索党建品牌的发展路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生、下沉社区,“我与书记面对面”座谈会,推动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和平安校园高地。

二是创新载体形式,激活教育活力。微党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加强系列微党课开发,在社区公共空间布置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邑网青语”辅导员工作室在思齐苑学生社区打造“红心合伙人开讲啦”系列活动,邀请退休教师讲述侨乡革命先烈事迹,让红色基因在娓娓道来中代代相传。“邑心向党”辅导员工作室在邑学苑学生社区以“AI赋能党建”为主题,探索智慧党建新模式,让科技为传统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融合侨乡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依托全面育人中心,通过“行走的侨文化课堂”项目,组织侨批诵读会、非遗工坊等“多彩侨乡”艺术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与文化。创建“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文化墙,利用侨乡资源丰富思政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学生社区举办迎国庆活动,如舞狮、银信译语、爱国诗会、AI互动等,展现侨校文化,弘扬家国情怀,激发创新精神。

图片2.jpg

图1-“迎国庆活动”活动——舞狮、银信译语等进社区

“助把力”:“四维协同”构建合伙人育人生态

首创“职能部门牵手辅导员工作室+校友导师+社会资源+学生骨干”四类合伙人模式,形成“学校-社会-校友-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生态,实现社区治理与育人功能的深度融合。

一是职能部门协同共建,凝聚育人合力。学生工作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校友总会、教务处、保卫处、总务处和团委等部门如齿轮咬合,协同运转,共同打造特色社区。整合资源,推进社区治理与育人功能融合,形成“学校-社会-校友-学生”四位一体的“合伙人”育人生态。就业指导中心与校外合作,举办“面试模拟”和“简历制作”等活动。通过“理论培训-场景演练-实战检验”的模式,助力毕业生自信进入职场。推动“大家小舍”联动,联合校团委开展党团微课,加强法治和爱国主义教育,确保新生全面接受思政教育。

二是辅导员工作室赋能,精准服务成长。辅导员工作室如春雨润物,精准滴灌学生心田,努力提质赋能,打造专业化、精准化的成长服务平台。侨雅苑学生社区与“侨韵馨语”辅导员工作室合作,采用接纳承诺疗法(ACT)帮助毕业生党员减轻压力,并通过“三我对话”模型增强心理韧性。此外,“以法润心”辅导员工作室与蓬江区检察院合作,在学生社区举办反诈案例剧场,揭示七大诈骗陷阱,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宪法宣传周期间,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如在学生社区、新会人民会堂及梁启超故居等地举办的“悦读宪法”活动,实现学生社区与属地社区联动生花,助力江门侨乡法治文化建设。

图片1.jpg

图2-“悦读宪法”活动——学生社区与属地社区联动生花

三是校内外导师深度参与,拓宽育人视野。瞄准资源整合碎片化问题,实施“八进协同”下沉机制,整合思政教育、就业指导等八类资源进社区。选聘校内外兼职辅导员,利用社会资源深度下沉社区。聘任博士、教授、警官、法官、检察官、医生、律师、企业家等担任成长导师,利用校友经验,指导学生职业发展,打造特色社区。思齐苑社区与辅导员工作室合作,提供就业指导和模拟面试。实施“科创筑梦”计划,建立“双导师”模式,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参与。合作建设生态林,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扩展育人工作。

四是学生骨干自主管理。楼层长、宿舍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朋辈互助、自我管理。培育“侨青说”活动品牌,引导学生策划社区文化节、微电影大赛等,建立学生成长激励链。“邑学扬帆”辅导员工作室创建“乐学社区”,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知识领航员,开展“一对一”学业辅导,推动知识传播。学生自律委员会定期检查宿舍卫生,通报并解决宿舍问题,确保文明宿舍全面覆盖。侨雅苑学生社区举办“邑鸣惊人”训练营,通过导师指导和比赛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思齐苑学生社区与“邑网青语”辅导员工作室合作,提供新媒体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传播技能。

“加把油”:“生活思政”浸润式教育实践

实施“三微工程”,强化实践育人路径,打造社区育人品牌,将思政教育融入宿舍生活、基层治理和文化活动,实现思政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

一是实施“三微工程”。微课堂进宿舍,点亮专业之光。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生分享科研经验,通过4000次实验鼓励学生深入专业。微服务暖人心,传递社区温度。实施“意见直通车”“宿舍帮帮帮”等解决学生问题,创新治理方式。迎新期间,设置休息区和自助服务区提供服务;微治理激活力,绽放文化之花。通过宿舍美化和文化节活动,增强学生社区的活力和文化归属感。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路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邑实苑学生社区,通过茅龙文化传承、建筑活化等项目赋能基层治理。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仓东村合作开展“可食地景”种植项目,结合劳动教育与社区实践,思政教育与基层治理,推动社区与学生互动发展。楼栋辅导员共同参与,通过活动和项目提升宿舍育人氛围。学生社区实施“家门口的就业指导”,一对一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分析和指导,提供精准就业支持。利用智慧校园,推进“智慧学工系统”和“AI辅导员”开发,创新思政教育,构建数字化思政新生态。

三是打造社区育人品牌。通过整合资源,实施“五育并举”行动,构建全面发展体系。德育上,开展红色读书会等,深化爱国教育。智育上,提供学业辅导等,提升专业与职业素养。体育上,组织身心训练营,增强体质。美育上,手工制作“雷锋帽”等,结合节日开展文艺表演等,体验传统文化。劳育上,“创芯”训练营联合智能车协会,通过技术培训与竞赛指导,激发学生科创热情,培养劳动精神。以“五心五育五级”为核心,构建数智化心理育人生态,完善“五级”监测预警体系,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建成心理微课、案例与校园心理剧本资源库,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聚把火”:“闭环反哺”合伙人成长路径

构建“育人-成才-回馈”闭环路径,树立先进典型示范,深化社区育人成果,推动学生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成长沃土。

一是构建育人闭环路径。构建起“育人—成才—回馈”的合伙人反哺机制闭环,“思源”辅导员工作室通过“思源奋进”成长+N训练营,开发“梁启超家风家教”等特色课程,引导学生饮水思源、回馈社会。退役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研发防褥疮纸尿裤获国家专利,以“合伙人”的名义,反哺服务属地社区老人。这一创新实践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作战,从说教灌输到生活浸润,从管理场域到成长沃土的深刻转变。

二是树立先进典型示范。涌现省级优秀研究生标兵、退役士兵等榜样,组建“邑大星青年”宣讲团分享成长故事。“邑学扬帆”辅导员工作室举办学习委员培训,推广“好学课堂”和“笃学计划”。利用智慧校园学工平台,创建“励学—辅学—优学”三维联动的数智化学风建设体系,提升学风建设效率。通过“励学”板块建立五级宣传网络,挖掘优秀案例,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学习氛围。深入挖掘在多个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典型,评选出“大学生年度人物”1名、“邑大之星”个人奖9名及团体奖1个、“邑大之星”提名奖个人奖9名及团体奖1个。

三是深化社区育人成果。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融合法治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实施五育并举,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心理健康辅导和劳动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推行“三考领航计划”,整合资源助力升学就业,建立“三考领航站”提供备考资源和自习空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深化学生工作数智化改革。通过“数智引擎”推动学生管理创新,构建智慧学生服务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思政教育注入创新动能。持续优化“合伙人”机制,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成长环境。

五邑大学形成“党建合伙人+文化合伙人”双轮驱动模式,首创“四维合伙人”协同机制,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创新“合伙人”主导的生活思政模式,通过“三微工程”提升学生参与感,完善“合伙人”闭环式成长路径,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成长沃土。通过“学生社区合伙人”机制,通过“双轮驱动”“四维协同”“生活思政”“闭环反哺”把思政教育做进宿舍楼、落到生活里。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协同添动力、文化浸润润心田、实践育人见真章。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责任编辑:张林伟 陈萧
五邑大学创新“学生社区合伙人”机制,以党建文化协同、四维育人生态及生活思政实践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特色育人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