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7-23 10:12:0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单位A档(前十名)。多年来,学校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先行、实干创新,致力于服务制造业转型发展,形成鲜明的“德技双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7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国家“双高计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际,广泛凝聚师生员工智慧,精准定位、整体设计,制定了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具体举措、重点与难点、进度安排、条件保障等九个部分,探索建设具有“无锡职院”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对标“十大育人体系”,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践行“一线规则”,引导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持续将“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融入“乐思、乐善、乐群、乐学、乐创、乐业”六大育人体系,打造富有“无锡职院”特色的“五有”(眼有光、胸有志、心有爱、身有技、脚有力)高素质育人格局。

二、基本原则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试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苏锡常都市圈党建联盟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党对学校人才培养领导能力和水平。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政治育人生态。

双高导向,系统谋划。将试点工作纳入学校“双高”整体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全面统筹整合双高校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合理设置试点目标、明确基本思路、做好整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试点建设突破。

以生为本,共享发展。试点工作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建设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践行“一线规则”,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聚焦一线”“沉入一线”“融入一线”,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推进试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职工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建设目标

按照《通知》要求,对标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建设中心任务和十大育人体系,立足培育“眼有光、胸有志、心有爱、身有技、脚有力”五有人才目标,依托“思政教育(乐思)、公益教育(乐善)、心理教育(乐群)、学风教育(乐学)、就业教育(乐业)、创业教育(乐创)”六乐育人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怀修炼”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学生“管理、教育、队伍、服务”工作水平,逐步形成“六乐相通,五有互融”育人新模式,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

四、基本思路

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五有”人才培养为主线,统筹整合党建、思政、管理、服务等各方资源,加强组织领导与条件保障,着力构建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的“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

图片1.png

1:“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模式

五、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双高”建设,按照五有目标、六乐工程总体框架,系统设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发挥党建思政、队伍、实践、服务等要素育人功能。

平台支撑、体系贯通、机制保障,培育“五有”人才。依托‘双高’建设‘三全育人’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平台,贯通“思想政治育人、特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强化组织、制度、条件、质量四大保障机制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合力,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

多元协同、队伍聚力、项目驱动,塑造“六乐”工程。以学生为中心对标“十大育人体系”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协同”“实践与思政育人协同”“校园文化与智匠文化育人协同”“学校管理服务与家校企育人协同”“专业学习与研创育人协同”“线上数据资源与网络思政育人协同”“心理解惑与资助纾困育人协同”效应凝聚“领导干部队伍”“思政工作队伍”“‘四有’专业教师队伍”“优秀学生队伍”合力,实施辅导员工作室‘互联网+’创新创意、一院一品、一园一品项目驱动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六、具体举措

(一)强化党团引领,领航铸魂,凝聚育人“思想”力

 强化组织领航。根据“青年学生在哪里,党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工作原则和“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工作布局,以社区楼宇为单位,建立社区楼宇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将院学生党支部、自然班团支部组织功能和社区党团组织活动功能有机结合又适当分离。由党委学工部、组织部、校团委牵头,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团总支参与,制定完善社区楼宇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团组织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建团建思政园地、党员团员示范岗的特色平台作用,推进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建立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工作联系点,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到所联系的党团支部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团日活动。

强化思想铸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工匠精神。按照“168”主题教育模式,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院系党总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企业、社区)和自身优势资源(学科、课程、科研、文化、师资等),围绕“有理想、会学习、能坚持”三个核心要素,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多元主题教育资源库,每年至少开展1次社区主题教育公开课、6次社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8次社区主题教育分享会,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将“专业学习、思政教育、宿舍文化、人格培养”融入社区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开展品位高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覆盖全面的学生社区工作精品项目,构建学院特色思想社区育人阵地。

(二)强化学生参与,自主培育,构筑成长“内区”力

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各园区成立社区工作站,选聘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园长,即社区工作站学生站长;各宿舍楼成立社区工作队,选聘优秀预备党员、团学骨干担任学生楼长,即工作队队长;各楼层成立工作组,选聘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担任层长,即工作组组长,社区、园区、楼栋、楼层建成网格化自助管理体系,确保每间宿舍都有党员、团员联系,形成党建、团建业务全面融合的工作网络。其中,园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为社区当然工作人员,须自觉参加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通过“亮身份、做表率”,在各自网格体系中主动履职尽责,成为社区管理的一面旗帜。同时,对主动参与社团管理和服务的同学,根据工作表现给予社会实践经历认证,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楼栋管理,建立学生与园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反馈机制,切实推动管理力量和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

 强化阵地建设。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正学风、长才干、育新人的重要阵地,将生活园区建设成为学生经常聚集、交流、互动的稳定场所。根据学生社区织架构,构建社区第二课堂管理体系,明确专职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员,按照《无锡职业技术学院PU平台学生实践活动在线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活动管理;对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和实践锻炼等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社会实践学时和学分的认定。积极搭建素质提升和品格养成平台,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充分挖掘在社区课程、项目、活动中的劳动元素,长期开展劳动教育,打造富有特色的“劳动文化节”,评选“最美劳动者”,营造全体全程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良好生态。

突显朋辈引领。按照“思想先进、成绩优良、品行端正,志愿服务、学术科研、创新创业、孝老爱亲”的评选标准,开展“锡心引航”大生年度人物和“锡心向阳”大学生励志之星社区评选活动,选树优秀学生典型,从优秀青年学子的成长经历中汲取自强力量。线下在学生社区、园区设置“国奖风采”“大学生年度人物”“励志之星”等优秀学生宣传展板,组建学生榜样宣讲团和朋辈导师结对共建组,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分享交流会、访谈互动、常态答疑解惑等方式,在思想引领、学习生活、励志成长等多个方面持续发挥作用;线上在学生处官网设置“学生风采”专栏,运用微信公众号、社区智慧大屏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典型。通过不断探索朋辈教育新途径,培养学生互助意识,努力实现榜样典型由点及面,全面辐射效应,形成 “一人带动一批、一批影响一届”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引领航向,锚定目标,向阳而生,逐光前行”的朋辈教育效果。

丰富社区文化。各党团组织、群团组织以学生社区作为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域场,把园区作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单元,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社区融合。通过“社团巡礼”“百团大战”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学生园区楼宇走廊,院系牵头、学生参与,开展楼宇特色文化创意活动,构建“院系特色”“专业风格”“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多样化特色文化长廊和文化宿舍,开展文明宿舍和特色文化宿舍评选,彰显学院园区特色文化,凸显社区楼宇文化育人实效。结合校本传统实践活动资源,按照“一园区一特色,一园区一品牌”原则,围绕思想政治、文艺体育、志愿公益、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主题,分类进行社区品牌项目培育,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项目品牌集群。

(三)强化队伍建设,三位一体,耕耘育人“向心”力

强化引领担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方针,落实《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将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考核和述职测评的指标体系,深化学校、部门、学院领导干部联系社区“七进行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各学院与机关职能部门结对共建,聘请共建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楼长”,科级干部担任“层长”,1个学院联系1个园区,强化领导干部引领和担当作用,更好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教学、管理和服务队伍育人,并把育人成效纳入岗位职责范围,激发“雁群活力”,形成全员协同育人效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在服务学生成长全生命周期中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学生获得感。

强化持久守护。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守护员”,按照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吃、驻、干在学生社区一线原则,社区辅导员借助“青春驿站”“思想沟通小会场”“道德讲堂”等载体,推进伴你成长系列活动,开展日常思政教育“乐思”工程;思政课教师依托正思名师工坊星期二讲堂等思政教育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时政热点,对社区学生开展品德塑造、素质培育“正德”工程;心理健康教师依托团体辅导、品牌活动、心灵有约访谈,三维递进无痕渗透,逐渐形成以发展性和矫治性并重、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社区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工程。

强化专业指导。学校实施“专业学习领航、生涯规划护航、创新创业导航”计划,仔细梳理校外两院院士、大国工匠等兼职教师和校内“四有”专业教师、“五老”队伍等特征,建立“多元”导师资源库。积极发挥“四有”专业教师育人效应,着力推进专业教师担任专职学业导师,在社区授课过程中实现学生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依托校企协同育人中心,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学业导师,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指导的同时,涵养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聘请企业定期开展“名企名家进社区”“杰出校友报告会”等系列讲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最鲜活案例带进学生社区,促进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辅导,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

(四)强化协同管理,项目驱动,提升服务“品质”力

强化一站式服务。持续深化线下线上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功能建设,将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在试点学生社区宿舍楼,汇聚事务模块,促进学生由分散业务办理向部门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转变,实现学生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线上依托以办事流程开发、管理和应用为主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集成应用平台,以教务、学工、财务、资源库、图书、一卡通等十大业务系统为主体,以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数据中心为纽带,集成各信息化应用系统,优化服务大厅,增强构建服务流程便捷性、易操作性,形成“一生一空间”,共有学籍打印、成绩查询、证件办理、校园卡补办、挂失、冻结金额转入等多项业务,“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为广大社区师生提供个性集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贴心信息服务。

 拓展功能空间。按照“一线原则”,整合社区室内室外活动空间资源,逐步拓展社区功能室建设,实现社区功能空间室内室外联动、纵横贯通。根据社区公寓楼栋分布特点,室内以公寓楼群为单位,在现有辅导员值班室的基础上,横向规划,实现公寓辅导员办公室全覆盖。同时结合公寓楼栋组织架构特点,纵向增设建设读书角、创新创业活动室、生涯教育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雷锋小站、健身房、舞蹈房、自习室以及社团活动室等社区功能空间。室外打造“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街,添置共享外卖存储柜、自助售卖等共享设施设备,构建高品质生活圈,满足学生社区学习生活需求。

聚焦育人视角。对标十大育人体系,紧密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发展要求,围绕“思想、党建、网络、实践、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视角,进一步凝练建设方向,成立一批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社区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需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政治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召开专题工作坊,跨院系(部门)联合研究与集体攻关,创新手段、模式、方法,立足社区,培育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通过开展项目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交流研讨、成果应用等,努力打造一批专家型辅导员骨干,培育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辅导员团队,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展示辅导员社区工作风采的窗口、育德育心的平台、孵化思政工作专家的摇篮,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七、重点与难点

育人资源协同整合,形成合力的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是梳理整合“组织、制度、队伍、思想、课程、场域”等资源要素重新融入学生社区整体系统设计和具体操作的过程。通过在原有人才培育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打通资源孤岛、人员分离、制度缺失的工作断点和盲区,把工作的重心聚焦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索上,实现同频共振,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融合对接的问题。针对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两条平行线、课程思政难实施的问题,系统设计实践活动育人体系,统筹安排社区特色育人活动,统筹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与思政育人。聚力打造学生社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融会贯通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各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融合贯通,形成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活动课,多层次互补的社区思政育人体系。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阶段推进,建设进度如下:

(一)202262022年9月

1.完成“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任务分解,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建设试点工作综合管理云平台,自主开展试点申报登记。

2.持续完善“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

3.成立项目建设相关组织机构充分发动部门、院系,广大师生参与“五有六乐”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积极性,建设任务落实到部门、院系和个人

4.制定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

(二)202210

1.启动实施项目建设工作,高质量逐步完成建设计划任务。

2.定期开展项目建设检查、诊断、改进

3.及时总结凝练项目建设阶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云平台展示

4.认真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凝练项目建设整体特色,推广建设成果与经验,产生明显的引领、辐射效应。

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提升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水平

政治引领。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双高”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试点工作作为党委会重要议题,每学期党委会专题研究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充分发挥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使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有效对接融合,形成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顶层设计。完善党委对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互动的全方位育人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融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提高责任落实行动力和执行力。

(二)机制保障,提升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运转效力

坚持系统谋划。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从宏观层面一体化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运行体系,为学校从中观、微观层面构建育人工作体系提供指导,致力于全方位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坚持机制联动。打通学校、社会、企业、教师、学生各育人主体通道,以品牌活动项目建设驱动、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等工作为抓手,纵向建立校、院(部)、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以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为抓手,横向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明细各方面、各层级工作责任,打破各方各层工作壁垒,扫描突破工作盲区,连接工作中存在的断点。通过构建纵横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交融的工作闭环

)环境保障,提升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执行力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一站式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一支适应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在探索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过程中锻炼干部、成长教师、培育学生,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强化作风建设,发扬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共识,汇聚全校之力,全力保障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经费保障,提升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资金力

2019年学校申获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前十名),根据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总体规划,五年累计投入6.25亿用于双高”项目建设同时2019年、2020年学校又分别制定实施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方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搭上了“双高计划”“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改革”的“财政东风”。学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社会培训服务等方式服务行业企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赢得广泛支持,进一步吸引社会优质资源投入,促成一批合作企业资金的投入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十、预期成效

构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聚焦新时代职教育人政策要求、行业人才希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渴求,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实际,提出以“五有”目标,“六乐”为路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育人体系。在育人目标上平台支撑、体系贯通、机制保障,紧跟学校育人方向,以内涵创新发展,不断提高“眼有光、胸有志、心有爱、身有技、脚有力”人才质量;在育人路径上多元协同、队伍聚力、项目驱动,构建“六乐”工程“正德乐思”工程“奉献乐善”工程、“健康乐群”工程、“修身乐学”工程、“厚积乐创”工程、“敬业乐业”工程。通过全程、全员、全方位“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怀修炼”融为一体

铸就一支品德优、业务精、懂创新、善协作的育人团队秉承“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聚合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大国工匠、企业导师、优秀校友等育人主体,在社区育人中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感情热情、真情,提升育人主体的道德品质;在服务学生多元拔尖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中逐步形成“倒逼”效应,提升育人主体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指标导向下,促进育人主体不断反思改进教育和引导手段与方法,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建设“同心、同向、同行”的优秀育人团队

凝练一套易实施、乐接受、成效、推广的育人经验遵循目标实施自诊—改进”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8字螺旋,动态创新社区育人方法,使之符合五有六乐社区建设目标,同时力求方法简单、行之有效;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和接受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内容;坚持效果导向,以学生的提升和成长作为衡量育人成效的标准逐步凝练育人经验,力争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模式

培育一批专业厚、技术强、梦想远、情怀深的成才典型。充分发挥“四有”教师,借助专业教学资源优势、实践实训育人优势“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群体;依托“职颖”生涯工作坊、辅导员工作室、大学生创业街等平台,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孵化教育指导企业导师、优秀校友的引领帮带,助力一批有追求的学子实现“乐创”梦想;依托校史展览馆、无锡院士馆、机械工业文化园、吴文化园、无锡名人苑等校内文化教育基地,厚植以求学报国的院士风范、实业报国的锡商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共育一批德技兼修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周勋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校以“五有目标、六乐工程”总体框架,通过平台支撑、体系贯通、机制保障、多元协同、队伍聚力、项目驱动,构建一站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