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专业共创 打造非遗环境育人空间
大思政背景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及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号召,以“融艺・绘心”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围绕非遗美育主题,依托党建引领、朋辈互助、志愿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实践等方式,探索建立常态化机制,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空间重构,文化融入
学院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站点设置在学生宿舍区,作为重点打造对象,通过“青绘”系列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具体过程如下:
1、设计角逐,理论实践双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的学生实际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站点的空间设计。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专业能力,学院内部通过比赛的形式征集设计稿。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团队参与,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的结合方式,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非遗美育的理念,提交了多种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3202站点的空间布局和环境特点。学生们在实地考察中,从空间尺度、功能需求、材料选择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社区空间的现状和潜在需求。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空间的实际情况,还对非遗文化在空间中的呈现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多轮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一个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交流、休闲和活动需求,将空间划分为非遗作品展示区、手工活动区、休闲交流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设计中还融入了非遗文化元素,如传统色彩、图案和材料,使空间更具文化内涵。
2、非遗布展,打造多元展示空间
在非遗作品展示区,学生们精心布置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如掐丝珐琅、剪纸、竹编扇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为社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示区的设计参考了现代校园空间的展示理念,采用动态、灵活的展示方式,使作品能够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调整。此外,展示区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非遗文化背景,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
3、黑板焕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站点内设置了一面大型黑板墙,由新宣部的学生定期更换主题,内容包括非遗文化知识、活动预告、学生作品展示等。黑板墙采用环保材料,结合现代校园空间的色彩和照明理念,营造出舒适、开放的交流环境。
4、区域整合,构建智慧便捷社区
通过重新设计,3202 站点打通了学生休闲和活动区域,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社区空间。学生可以在同一空间内参与手工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休闲放松。站点还引入智慧社区理念,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实现活动预约、资源调配等功能。此外,站点采用灵活的家具布局,设置多个共享区域,如小型讨论区、阅读角等,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 “第三空间”。
(二)非遗传承,美育浸润
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开展 “艺・启” 系列学习会,同时以非遗美育为核心,开展 “青绘” 美育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专家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和工作坊。在 “春之声” 社团巡礼节上,通过汉服游园会、古法扇文化制作、手绘泥人研习会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 “融艺・绘心” 品牌成果展,展示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系列成果。在 3202 站点内定期举办非遗文化主题展览和讲座,强化社区的文化育人功能。
(三)志愿先行,服务社会
学院通过 “青力量” 志愿服务队,孵化了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青绘・乐童”助童项目为儿童提供艺术教育和心理支持;“青绘・朝夕”助老项目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与生活帮助;“青绘・空间” 墙绘地绘项目美化社区环境。在 3202 站点内设立志愿服务活动角,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将非遗美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文化建设。
学院 “一站式” 学生社区空间的改造,师生借助专业力量,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 3202 站点。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围绕站点设计踊跃参赛,课堂学习非遗文化与空间设计知识后,实地考察并提交32份设计方案。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优化落地,学生对空间设计流程和非遗元素运用的掌握更上一层楼。因亲手参与设计和非遗作品布展,学生对站点各功能区感情深厚,超 80% 学生课余主动前往,深度融入自主设计的空间,归属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一系列特色活动吸引 608 名学生现场参与,“两微一端” 宣传阅读量超 2000 人次,线上直播互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 参与者的社区归属感显著增强,85% 学生期待更多类似活动,体现出学生对活动的高度认可。
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将非遗美育巧妙融入空间设计,开辟出 “专业赋能,实践育人”的新路径。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内涵,还为学生搭建起一个集实践操作与创新思维培养于一体的优质平台,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探索更多创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