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聚力,协同育人——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资源整合实践
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立足实际,以“用有限资源扎实育人”为原则,整合校内专任教师、学生骨干、辅导员力量,形成“专业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科技协会-寝室长-宿舍人员”五级人员合作机制,联动校友资源,打造“接地气、有温度、能落地”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的主角。
一、专任教师:从课堂到宿舍的陪伴成长
专任教师(班主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固定时间段内值班,接待解答学生学业问题,答疑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专业知识、科技竞赛相关等内容,为大一到大四的专业竞赛保驾护航,激发学生活动热情与效果。例如,专任教师周锦畅谈科技创新与发展趋势,不仅为学生们带去关于GPT和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指明方向。
同时,班主任定期参与宿舍座谈会,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带领学生积极破解各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工作的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
二、学生团队: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蜕变
“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自建成以来,突出“学生主体”原则,链接3个学生科技协会,引入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生主动策划组织社区活动,形成“人人有舞台、事事能参与”的治理生态。
由班级学生骨干自主策划“电脑维修日”义务维修电脑活动,2024年全年服务全校60余人次。高年级学生担任“科技导师”,利用晚自习时间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设“竞赛入门课”,带动新生参加学科竞赛,3支队伍首次获奖。毕业生王乐陶返校分享科创经验,提供过往相关资源,打破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信息差。
“智信”科技空间电脑维修日
校友王乐陶分享科创经验
三、心理辅导:从办公室到宿舍楼、户外的温暖守护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晴坊”不定时开展“减压茶话会”,通过解压手工、团体出游、OH卡探索等轻松形式疏导学生情绪,参与学生直言面对面沟通咨询更让人放松,更能疏导不良情绪。
针对竞赛焦虑问题,设计“团队协作闯关游戏”,让学生在编程挑战中学习沟通技巧,营造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
协作闯关游戏
开展OH卡牌探索内心活动
团队出游活动
开展解压手工活动
四、育人实效:看得见的改变与成长
(一)学生获得感实实在在
2024年社区活动参与率达75%,较上年增长40%。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4年共计获得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1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正是通过“智信”科技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的多项科普教育和学科竞赛指导活动,学生与专任教师、优秀高年级学生取得了更多的链接,有了更紧密的沟通渠道,在学科竞赛等科研方面才有了更多的成果与可能性。2024年至今多个团队及学生个人多次获得A类赛事国家级、省级奖项。
(二)小成果凝聚大认可
基于竹枫斋1舍1118-1119建设的信息工程学院“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实体平台,自建成至今已完成42项活动,覆盖超过3000人次,活动涵盖了学科竞赛指导、科学知识普及、信息专业知识、志愿服务、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通过校园科学创新文化的积淀与创建,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的校级课题《“3456”科技育人模式在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已获立项,将输出更多科技育人实践与成果。
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信”科技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或许没有十分优越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但有一群愿意扎根学生中间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有一批敢想敢做的学生,能立足学生科普教育,鼓励学生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渗透在日常学生活动中,让活动迸发出生机与活力。下一步,“智信”科技空间将继续用“低门槛、高参与、真成长”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社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信息工程学院的科技育人故事更加鲜活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