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激发内生动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学生社区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5-04-30 10:36:42 祁迹 杨永彬

武汉科技大学紧紧围绕“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服务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主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与“育人”相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形成学生社区治理多元共同体,推动学生工作“由管理学生向发展学生转变、由事务管理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由以教师(辅导员)管理为主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

一、加强学生组织建设,织密管理网络,不断激发“自我管理”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以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各学院(部)特色党员工作站和“许白昊班”党支部、白联队党支部等示范党支部为依托,积极构建和完善“园区长—楼栋长—网格长—寝室长” 四级网格管理架构,织密社区管理“一张网”,有效发挥社区党员的“神经元”作用。社区还建立了团工委等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

二是积极支持学生自治组织开展活动。党委学工部下设学生发展支持中心,负责统筹、指导和协调全校本科学生发展的学生组织,致力于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与支持,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职责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学风建设、宿舍文明创建、资助服务和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学生发展支持中心成员为主题,开展了思政骨干训练营共21期,学生发展支持中心逐渐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力量,学生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图片1.png

二、坚持问题导向,丰富活动矩阵,建好“自我教育”平台

坚持问题导向,倾听学生声音。学校坚持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学生所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牢牢把握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通过“沁湖时光 校长有约”“师生面对面”“院长书记进寝室”等活动,面对面倾听学生的声音,推动学校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建成“1+7”学生社区共享活动空间,设立近40个功能室,涵盖服务大厅、心理减压、就业指导等多个领域,具备师生交流、思想教育、文体活动等多种功能,为各类活动开展提供场地支持形成多元育人的社区服务大生态

图片5.png

搭建活动平台,提供教育支点。实施“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提供支点。通过开展 “知行讲堂”“红色钢铁熔炉”“红安行”等活动聚焦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通过开展“博导教授面对面”“闪亮的青春”“师说” 等活动启发学生才智,提高智育实效;通过“沁湖鱼宴”“资环小圃”“满园春色等你来创造”等活动加强以劳育德,强化实践育人;通过“科创咖啡”“外语角”“共美讲堂”“医堂沙龙”等活动根植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三、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突出朋辈帮扶,促进“自我服务”增效

完善荣誉体系,激发参与热情。学校完善评价机制,把学生社区参与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热情。通过设立“星级文明宿舍”、“社区之星劳动之星等荣誉称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社区制度,让他们在服务社区中修炼党性、提升本领、成长成才。

实施朋辈帮扶,建设友善社区。一是积极开展朋辈榜样宣传交流。积极选树宣传优秀学生典型,校长奖章获得者、优秀大学生士兵、考研就业典型等成才表率,邀请他们走进学生社区,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营造见贤思齐、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二是选拨、选聘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朋辈助教,开展班团活动、学风建设、心理解惑等方面工作,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着力构建朋辈互助辅导、学学相长的工作模式实现经验传递、烦恼分担,让每栋楼都成为互助学堂,打造守望相助、美美与共、温暖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学生实现自我服务增效提质。

总之,学生参与是学生一站式社区的生命线。在武科大,坚持学生为本这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2024年,我校学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活动超过2000项,参加人数超过25000人次,一站式学生社区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园地、创新创业乐园、心灵放飞港湾、守望相助的家园。

责任编辑:祁迹
武汉科技大学紧紧围绕“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服务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主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与“育人”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