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东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武汉东湖学院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京开幕。武汉东湖学院广大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会议实况,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收看收听相关报道,认真聆听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两会的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校长王恕立: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谋划了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武汉东湖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发展定位,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和产业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唐铁山: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两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人民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增进。李强总理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前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密切关注全国两会,通过两会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坚持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湛俊三: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对于凝聚共识、激发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事业的成就总结和改革部署,既是对过去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高度凝练,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榆: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振奋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等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坚持求真创新,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卢波涛:全国两会绘就教育发展蓝图,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在肩。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站在教育强国建设新起点,我们将全面落实两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新时代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教育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储鑫: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擘画教育强国新蓝图,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举旗定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明确了工作任务,特别是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部署,为高校工作指明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我们要认真做好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传达工作,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学校中心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推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承光: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期望,汇聚人民智慧,为国家的发展擘画新的蓝图。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创新驱动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这些目标和战略重点的提出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积极融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左小琼: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和任务,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电工程学院将锚定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强国征程上贡献机电工程学院力量。
管理学院院长胡柳波: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令人振奋,令人心潮澎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又一次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振信心、指明方向。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不仅是为了领会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管理学院将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融入AI和人工智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数字教育深度融入教学实践,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构建动态化、交互式学习环境等创新模式,推动学生数智化能力提升,跨学科与艺术设计融合。同时引进企业项目共建“产学研用”实训基地,开展联合课题攻关,推进非遗文化IP数字作品,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端转化,适应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领域需求,共同提升数字科技文旅经济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胡蕾: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我们倍感振奋。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彰显了国家的强大实力和制度优势。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何畏: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回顾令人瞩目。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学院将加大对数字技术教学资源的投入使用,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项目。还将加强与数字教育企业的合作,帮助学生在未来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做好准备,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输送人才。
基础课部主任郑列:全国两会的召开,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后,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动课部全体教职工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许湘军:奋楫扬帆正当时,躬身力行显担当。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在社会服务上,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在科学研究上,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学科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乐康:聆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振奋。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斐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均有重大突破。报告中关于科技和教育的规划,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指明方向。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佑新:民生福祉是两会热议的重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高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强信心”为主题,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决心,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熊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优先发展”被再次强调,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我深刻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坚守初心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贝丽:今年全国两会提到的“十四五”收官、提振消费、人工智能+、民营经济、反内卷等关键词,注定了这场春天里的盛会将格外引人注目。大家关心的“银发经济”背后,是期待着父母晚年的安心笑容。“低空经济”起飞,托举着小镇青年的创业梦。“绿色转型”之路,通往的是孩子们的蓝天与溪流。这些关于“一老一少一小”的殷殷期待不仅关乎国家发展的宏图,更牵动着每个岗位平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实践者,我们对2025年充满期待,也将继续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躬身耕耘,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支部书记熊健:两会胜利召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和成就令人瞩目,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值得期待,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我将把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学术骨干王文艳博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注入强动能。2024年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丰硕,彰显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我将紧扣“新质生产力”部署,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深耕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为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经济学院青年教师江朦朦: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一是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立足本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202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马晓华:我对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满怀期待,始终关注着会议动态。过去一年,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与机电行业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我将积极参与各类机电创新竞赛,在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同学们携手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教育与外国语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丁一桃:2024年,国家在绿色发展方面成绩卓著,城市里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满街跑,太阳能、风能发电站随处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新举措,让我对未来环境更加憧憬。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积极响应号召,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带动身边更多人参与到绿色发展中来,让美丽中国的画卷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