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低空经济:高校团队破解人才困局

发布时间:2025-04-18 16:06:34 李正豪

在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山东省正加速布局这一新兴产业,但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近日,一支由高校师生组成的低空经济调研团队发布《山东省低空经济人才供需新生态构建研究》,通过2年的深度调研,提出“政企校会”协同治理路径,为破解行业人才困局提供了“山东方案”。

低空经济崛起与人才困局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山东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快速扩张,全省低空经济规模已超300亿元,计划到2027年突破千亿。然而,产业爆发式增长背后,人才“剪刀差”问题突出:全省无人机操控员缺口超5万人,高端研发人才仅占全国4.2%,且区域分化严重——济南、青岛“双核虹吸”高端人才,鲁西南则面临技术工人流失的“空心化”窘境。

“低空经济需要既懂飞行技术又懂行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但现有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团队成员李正豪指出,调研发现,85%的企业需要“无人机+行业”的跨界人才,但90%的职业院校仍以基础操作教学为主。

田野调查:用脚步丈量产业痛点

为摸清人才供需矛盾,调研团队历时20个月,跨越山东16地市,走访113家企业、院校和政府部门。他们深入车间记录无人机飞手技能要求,参与职业院校实训课,发现学生“会操作设备却不懂空域申请流程”的实践短板。在淄博工业无人机企业,团队发现企业对飞手的故障排查能力需求迫切;在菏泽农业合作社,植保无人机的普及暴露了农户技术培训的缺失。

调研累计回收问卷8216份,拍摄实训照片400余张,形成10万余字的田野记录。数据揭示出山东低空经济的深层矛盾:产业链扩张速度远超人才供给,区域协同机制缺位,产教融合“两张皮”现象普遍。

创新破局:“政企校会”四维协同治理路径

针对山东省低空经济人才供需失衡问题,团队提出“政府统筹-企业主导-高校支撑-协会赋能”四维协同模式例如,政府统筹:制定省级人才认证标准,建立动态监测平台,发布《人才供需白皮书》,推动济青“双核”与鲁西南人才资源联动企业主导:联合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如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与万丰航空定向班),发布《人才需求白皮书》,精准对接岗位需求高校支撑:新增“低空飞行器设计”等交叉学科,引入“无人机+农业”场景化课程,强化校企联合实训协会赋能:整合产业链资源,搭建人才数据库,推动校企定向委培,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四维协同路径有效破解人才供需“剪刀差”,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春担当:让技术扎根土地

“低空经济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团队成员马君泽表示。这支由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师生组成的团队,不仅用调研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支农,助力农药减量30%,培训退役军人无人机驾驶员49名。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从政策建议到技术推广,潍坊职业学院团队正以青春之力,推动低空经济“飞”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正如报告所展望:“当更多青年投身这片‘低空蓝海’,山东将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生态建设的标杆

图片2.png



责任编辑:赵淑暖
在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山东省正加速布局这一新兴产业,但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近日,一支由高校师生组成的低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