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2022-06-23 22:44:25

一、案例简介

农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国民政府创办的国立三中江口分校农职部,2012年由系改院正式命名为农学院。先后开设有畜牧兽医、生态农业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园林工程技术、动物医学、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设施农业与装备等10个专业。2019年以畜牧兽医为龙头专业组建的专业群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成为国家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农学院现有学生2274人,其中高职学生1370人,中职学生43人,四类、六类学生861人;现有高职班级33个(含5年制),中职班级2个,四类生源班级(2019级)10个,六类生源班级(2020级)6个;现有专职辅导员2人,兼职辅导员22人,学生科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

二、案例分析

农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发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农学院学生工作把握“立德树人”主旋律,围绕山地农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农业技术人才新品质。

(一)体制机制保障有力。农学院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横向工作机制;将思政工作纳入学院年度绩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现思政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为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十大育人体系”初具规模。学院始终积极探索高校思政工作规律,持续优化升级“三全”育人机制。课程育人按照《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将“三农”政策、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生命教育融入其中。科研育人培养师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生态养殖、食用菌、中兽药等科研团队带领学生搞科研。实践育人每年有寒暑假社会实践,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成立助力脱贫攻坚志愿者服务队43人分布到松桃县正大镇21个乡镇助力脱贫攻坚40天,获得正大镇党委政府的表彰。文化育人有“五元文化”育人模式,培育大学精神,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农学院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网络育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农学院获学院表彰先进易班分站。心理育人构建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农学院无一人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事故。管理育人制定有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营造了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农学院教学生活秩序稳定。服务育人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农学院学生对学院满意度达100%。资助育人建立有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农学院做到应助尽助,无一人因贫困辍学。组织育人发挥“五大”作用: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一总支一特色”,创建了“教学科研型”党支部党建品牌,完成了教工、学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培育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黄雪飞同志,省级就业工作先进个人高俊波、省级“三八”红旗手赵会芳等教师。农学院党总支2019年被贵州省委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农学院2020年被市委表扬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三)学生管理特色创新

一是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循序渐进分层分级推进:以思政课程为主干,以通识课程为延伸,以专业课程为补充,构建全方位大思政教育体系,各类课程充分结合各自教育目标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作为课程讲授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考评、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并将其纳入课程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发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系列课程;打造专业“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在全校示范推广;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德技双馨,以农学院教师顾昌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代表的教学名师和团队;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督导考评体系,让“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浸润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多学科优质师资协同育人良好局面,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牢牢把握网络安全关: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教育新平台,充分利用易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及微校园等新媒体新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建立健全农学院党总支统筹下的团学组织网络舆论引导管理机制,建立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建立健全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队伍,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等组织活跃思维,选好建稳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团质量提升行动等系列举措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师生以同心养殖协会、绿艺协会为平台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专业所长、追求理想抱负,将社团打造成建构师生成长共同体的专业课堂与实践课堂、德育课堂与人生课堂。

(四)“双高计划”引领带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牢把握机遇,形成工作合力,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质量,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紧密融合,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铜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国家优质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学院通过“双高计划”建设。农学院以生态养殖、食用菌、水产、果蔬等产业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激活创新链,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打通产业链,提高专业群服务社会水平;压实责任链,形成多元共建强大合力,打造铜仁市乃至全省职业教育金字品牌,更好地为铜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支撑。

(五)常规管理与文化建设

一是常规管理以人为本重实效。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制度为保障,以管理为基础,以教育引导为举措。班干部中设置心理委员、资助委员等特色职位,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树立良好班风学风。寝室除寝室长外,设立心理气象员,衔接学生会心理部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紧密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保障学生身心发展健康。

二是育人活动丰富多彩。农学院紧扣“五元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职业文化、黔东文化)“四项主题”(热爱生命、感恩教育、艰苦奋斗、立志成才)育人模式,以学校“四中心一站”为平台,即易班大学生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征兵工作站,实现育人有载体,月月有安排。每年3月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4月开展球类体育竞技月,5月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热爱生命主题教育和大学生征兵动员,6月开展毕业季主题活动和励志感恩教育,7月开展“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9月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艰苦奋斗主题教育,10月开展国防教育月和立志成才教育,11月开展寝室文化活动,12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之长征火炬节,每年期末期初及节假日都要开展法制及安全教育,育人成效好。

三、学生个人案例

农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培育学生扎根基层、振兴乡村,坚守“手中有茧、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矢志初心。

毕业生小罗,今年26岁,在2021年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翻开他大学篇章,早在他大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各类社团,曾任农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养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多次获得校内外各类表彰。

毕业生小安,2015年毕业后他响应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选择来到某乡镇提供技术指导,工作期间,他在这片热土上写下了青春无悔的诗篇。2017年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在他仍是学生的时候,曾荣获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

他们都时刻铭记“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贯穿工作始终,以明德自律的精神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自信自强开展工作,广泛地学习且坚守自己的志向,做到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养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良好习惯。

小罗、小安的事例,还有很多,并且还会更多。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农学院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践行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农业技术人才新品质。

四、工作思考与建议

(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五元文化”和“四项主题”内涵,开展“一院一特(色)一品(牌)”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四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效果,培养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学名师和团队。

(三)创新举措,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教育新平台,充分利用易班、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

责任编辑:杨青 潘绿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把握“立德树人”主旋律,培育山地农业人才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