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助力成长——辅导员工作案例》-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孟萌

发布时间:2025-03-25 08:06:45 孟萌

一、案例背景

男,21 岁,大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幼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小性格较为内向、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较为被动和退缩,但学习上一直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大一结束后获得学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进入大后,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实践课程增多,学业压力骤增。同时,他看到身边的同学有的准备专升本,有的已经开始筹备实习找工作,而自己却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庭经济的压力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担心无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在这种多重压力之下,小田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

二、问题呈现

1. 学习方面

原本成绩优异的小田上课时表现不佳,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甚至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在一次重要的专业考试中,成绩严重下滑,这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让他开始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经常独自在图书馆发呆,无法集中精力复习,陷入了学习困境却又不知如何解脱。

2. 心理状态

情绪变得极度低落、焦虑和抑郁,经常无故叹气、流泪。对自己的评价也越来越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了严重的自我否定之中。甚至出现了失眠症状,晚上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后也容易惊醒,睡眠质量极差,导致白天精神萎靡不振,进一步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 人际交往

逐渐疏远了原本关系较好的同学,拒绝参加班级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在与他人交流时,表现得异常敏感和紧张,稍有不如意就会情绪失控。与室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室友们反映他的行为变得古怪,让人难以捉摸。

三、解决措施

1. 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了解情况

辅导员主动与小田取得联系,选择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谈心。在谈话中,辅导员以温和、关切的态度开场,运用倾听技巧,让小田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鼓励他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困惑。通过这次深入的交流,辅导员全面了解了小田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情况以及近期面临的压力源,为后续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心理辅导与情绪疏导

鉴于小田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辅导员及时联系了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他安排了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辅导员自身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田识别和纠正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自动思维。例如,当小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时,辅导员引导他回顾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和优点,让他认识到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代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3. 学业帮扶与规划指导

针对小田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辅导员联系了专业老师,和老师共同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与他结成学习小组,帮助他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小田一起进行了职业规划探讨,分析了他的兴趣、能力和优势,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为他提供了考研、就业等多种选择建议。帮助他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让他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4. 家庭沟通与支持

辅导员与小田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详细介绍了小田目前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困境,建议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多给予鼓励和支持,避免过度施加压力。同时,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家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帮助小田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让他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和生活。

5. 社交支持与融入

 鼓励小田的室友和同学主动关心和帮助他,组织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邀请小田参加,逐步引导他重新融入集体生活。在活动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小田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温暖。

引导小田参加一些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社团活动,拓展他的社交圈子,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四、工作成效

1. 心理状态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小田的情绪逐渐稳定,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他开始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和辅导,对自己的未来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2. 学习成绩提升

在学业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小田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他在后续的课程考试中表现出色,之前挂科的课程也通过补考顺利通过。学习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3. 人际交往恢复

小田重新融入了班级和宿舍集体,与室友和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在活动中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敏感和孤僻,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职业规划明确

通过与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探讨和自身的实践探索,小田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他决定毕业后先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考虑深造。目前,他已经开始积极准备简历,参加各类招聘会和实习面试,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五、案例总结与反思

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要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2. 建立全方位的帮扶体系

在解决小田的心理问题过程中,辅导员整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了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支持、专业老师的学业辅导、家长的家庭支持以及同学的社交支持,共同为小田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个性化辅导的关键作用

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因此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至关重要。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4. 持续跟进与长期关注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辅导员持续跟进和长期关注。在小田的案例中,辅导员与他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定期了解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他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5.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面对学生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总之,通过对小田心理问题的成功解决,辅导员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孟萌
小田,男,21 岁,大二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自幼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