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理念 守护碧水清流 ——“行走的思政课”赋能生态建设

发布时间:2025-03-28 10:15:20 黄娟

2025年3月22日至28日,正值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春日的宿州市新汴河景观带绿柳拂堤、碧波荡漾。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这里展开,为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通过沉浸式的生态实践,构建起“理论认知+实践体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多维实践体系,用脚步丈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环保担当。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生态实践,更是育人模式的创新突破。它通过“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青年学子的心中,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与使命。

20250327152405103.jpg

行走的课堂:理论浸润与生态实践同频共振

 活动当天,师生队伍从新汴河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主景区3.9公里的临水栈道开展健步走活动。思政教师张响响手持扩音器,结合沿途生态景观现场授课:“大家眼前的清水绿岸,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条新汴河的治理工程历时4年,总投资近30亿元,凝聚了宿州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本次活动学生主讲人,畜牧专业学生张璇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持续不断的实践努力。思政部主任黄青燕表示:“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室的边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象化为可触摸的生态图景。通过‘理论奠基—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闭环设计,学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20250327152424301.jpg

多维度生态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立体化传播

 在健步走途中,师生们手持环保袋开展了“清滩行动”,清理纸屑、塑料制品等垃圾。这一行动不仅美化了河道环境,更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次活动深度融合五大实践模块,形成育人合力:1.智育启真:通过讲解生态文明理论,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2.德育铸魂:思政微课堂创新采用“双师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体育强基:2公里健步走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美育润心:拍摄“最美母亲河”主题摄影作品,聚焦生态美学培养,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保护意识。5.劳育淬炼:参与河岸垃圾清理志愿服务,“清滩行动”实施精准环保实践,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环保意识。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20250327152530479.jpg

创新育人模式:打造生态文明教育新范式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生态教育。通过五大实践模块的设计,活动实现了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有机结合,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20250327152555790.jpg

夕阳西下,汴水泛着粼粼波光,青年学子们的环保誓言随着春风传向远方。这片承载着隋唐运河文明的土地,正因新时代青年的接续守护,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态生机。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宿州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马园
践行绿色理念 守护碧水清流 ——“行走的思政课”赋能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