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四个课堂” 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为推动“一站式”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推动理论学习进社区、博士讲座进社区、红色人物进社区、榜样宣讲进社区。建设理论学堂、思想讲堂、红色会堂、榜样厅堂“四个课堂”,增强大学生党建,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思想育人的阵地、技能成长园地、文化育人的空间。
(一)建设“理论学堂”,打造青年思想成长的阵地
“学生在哪里,党建阵地就延伸到哪里”。人文旅游学院以“忠信楼”社区为建设点,建立“团长—楼长—层长—宿舍长”四级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安全稳定。开展“沉浸式”社区党课,学院党总支书记、忠信楼楼长徐进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为43名新团员讲专题党课,徐进从“三大法宝”的由来、“三大法宝”为什么灵验、“三大法宝”的当代启示等三个方面,引导团员同学要善于从历史中学经验、从经验中悟真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11月20日,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开展“我领悟的时代思想”分享会,35名同学讲述自己如何以新时代智慧思维指引自己奋斗历程,为2024级学弟学妹做好前行路上的榜样。
(二)建设“思想讲堂”,形成青年技能发展的园地
为提高大一学生的职业认知与专业认知,人文旅游学院院长许凌带领江南文旅社博士团队,在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旅产业·行业·职业”专业系列讲座。讲座共安排许凌院长《文旅职业旅程——职业认证与行业前景》、荣天宇博士《旅游管理专业人工智能基础应用》、姜春艳博士《职业启航:从自我认知到职业选择》、张传月博士《破局与重生:旅游从业者转型探索暨1+X研学旅行证书介绍》、杨文博士《旅游定制师:定制旅游1+X证书培训与考证》等9场讲座,为学生拓宽文旅知识、引导职业发展思维、提高专业文化素养,为新生播撒下了新时代以新理念、新工具进行文旅探索的种子。
(三)建设“红色会堂”,构建红色文化宣传的空间
人文旅游学院依托旅游专业优势,在社区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组建校内“青春爱莲说”志愿服务团队,培育2期32名宣讲员,负责校内廉政文化园讲解任务,全年接待来校上级领导、海门中学参观学生、校内教师党支部、学生团支部近1000人次,把苏州经贸的廉政文化元素讲活讲透讲新,让全校师生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学院邀请苏州市军休中心两位英雄模范走进校园“口述党史”,苏州市原军分区副司令员、军休干部王纪庚为大家讲述一位炮兵团团长在老山前线的战斗经历;苏州赴联合国观察员、军休干部黄诚讲述自己1996年赴伊拉克、科威特边境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亲身经历。两位前辈通过口述党史,引导青年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弘扬优秀革命传统,厚植家国情怀。
(四)建设“榜样课堂”,营造比学赶帮的社区氛围
人文旅游学院建立学生“党员团员社区服务打卡”制度,党员团员每周三下午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大一新生赋能成长”“433帮扶”等活动,为学弟学妹分享学习成才经验。组织开展英语四六级经验分享会,由2024年四六级“学习标兵”——顾婷玉、刘雅文、孙青、沈颜等同学介绍四六级学习的规律和经验,赋能大一新生成长。此外,组织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晨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苏玮、“433”成才典型代表谢诗吟、三好学生代表潘珊、优秀学生干部代表陈诗蓉等同学走进社区,为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分享奋斗成才道路,打造“榜样厅堂”,营造社区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学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途径培养学生党员团员、把学生党员团员培养成干部骨干,打造学生社区的“红色堡垒”,点燃社区育人的“红色引擎”。
近日来,我院人文旅游学院依托忠信楼社区共开展了党建与思政教育活动4次,举办党员团员宿舍大检查2次,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志愿服务活动3次,持续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社区将持续聚焦学生需求,深化社区内涵建设,构筑社区育人的新格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